阿里腾讯今日头条,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如此密不可分,但在国际航运物流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领域,即使这几年有不少互联网创新企业前赴后继,似乎还难见真正的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应用,更不要说是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千人千面,原因是什么?
一种可能性是是大部分行业人士对互联网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工具这个层面上,觉得每天互联网的特性是快速展示和推广,于是把公司各种信息包装一番繁花锦簇搬到网上去,这不就实现了触网吗?的确,大部分公司都在互联网上购买了专用域名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希望通过互联网能快速传播自己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那么效果如何呢?是不是发现不管你页面怎么调整,上传多少精美数字图片介绍,或者多少个协会奖状,但少有客户会从官网上直接告诉你他的需求,更别提直接下单,也有一些企业例如各大船公司大力推广在线订舱,或者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不少高质量的文案,来推动公司的数字化变革,但这与今天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实现的千人千面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差别又是在哪里呢?我认为这就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公司最核心的差别:“C2B”和“B2C”
这个差别是如此巨大并且难以逾越,是因为企业的底层结构或者成功逻辑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大型船公司,其过去数十年称霸天下,就是靠超强的资源配给能力和市场垄断能力,无论它如何数字化,还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卖出自己的服务,数字化推广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并不会给客户带来完全客观的服务导向,正如马士基再怎么开放,也绝不会把客户引流给中远海,哪怕客户对马士基的价格有抱怨。
所以即使数字化能带来一部分降本增效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先天的对其他优秀船公司的竞争与排它关系,他很难做到其余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所以当马士基不会选择把客户介绍给中远海,中远海也同样不会出让自己的客户给CMA或MSC。那么行业里谁会更客观呢?而且数字化会直接推动供应链下游供应方的服务和成本不断趋于透明,这也是很动根基很伤脑筋的一件事情。
所以B2C的企业很难引领行业的数字化变革,究其根本,就因为这是与虎谋皮的事情。
那谁会更有机会摘下这颗商业明珠?正如淘宝之初不容于万达,小米之初不容于格力,最终能顽强颠覆的一定是初创的企业,本着C2B商业逻辑,本着为市场提供更为精准服务的创新企业,因为智能商业的终点就是精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