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效应什么意思( 规模效应的优势)
admin
2023-05-10 22:23:10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掀起新一轮扩产“竞赛”,A股光伏领域上市公司先后宣布了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

从第一批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破产,到汉能集团黯然退市,再到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新龙头崛起,国内光伏行业曾多次上演产能扩张热潮。新一轮的扩产“竞赛”,已引发业内对于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担忧。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先入局者只能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市占率,扩产“竞赛”或加剧结构性产能过剩。

“只有保住市占率,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解释公司大举扩产的原因时,某头部光伏企业负责人刘力(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另外,如果不扩产,就拿不到更多融资,对公司市值也有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掀起新一轮扩产“竞赛”,除了光伏企业的跑马圈地,跨界新军也在纷纷涌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20余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先后宣布产能扩张计划,投资总额超2500亿元,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双碳”赛道市场潜力巨大,但光伏项目投资额较大,且技术迭代快。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会迫使先入局者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企业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扩产“竞赛”或加剧结构性产能过剩。

产业一体化潮涌

6月4日,在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厂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虽然正逢端午节假期叠加高温天气,但工厂依然满负荷运转。上午9时许,一辆长13.5米的高栏大货车缓缓驶出江苏中能四期成品库广场。忙碌的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刚刚驶出的车上,装载着大量FBR颗粒硅,一切顺利的话,当天就可运到下游厂家。”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这样的高栏大货车进出仓库。“正常情况下,每天有近90吨FBR颗粒硅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负责出库装车的工作人员说,节假日不休息是常态,特别是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一直全员在岗。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为何光伏企业均押宝产能扩张的“华山一条路”?

强化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扩产的重要原因。通威股份今年4月宣布了120亿元扩产计划,拟投资年产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公司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公司高效晶硅电池产业的规模优势。

“不扩产成本就下不来,利润丰厚程度会影响资本走向。比如,组件产能足够大时,辅材环节会相应扩产,随着产能扩大,产品价格会下降,让出利润空间。”刘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扩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先进技术淘汰落后技术,低成本资本淘汰高成本投入,这是产业发展规律。”刘力说。

根据德邦证券研报,进入2022年以来,光伏一体化厂商出于薄弱产能补缺及抢占新技术先机,纷纷在各自看好的技术路线上投以重资,N型TOPCon、HJT等高效电池片技术扩产提速。今年以来,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中来股份、东方日升等公司公布了5GW-10GW不等的扩产规模,技术路线基本上都属于N型TOPCon或HJT领域。

“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快,不能只看到产能扩张,还要看到淘汰的落后产能。2021年166mm尺寸的硅片市场占比超过40%,2023年市场占比可能急剧下降到10%。很多老的生产线未来两年会被淘汰,先进产能不会过剩。”江华说。

业内人士表示,新产能具备技术和成本双重优势,当规模效应遭遇后发优势,先入局者只能进一步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市占率,于是出现不扩产就可能遭淘汰的“怪圈”,使得光伏企业争相加入扩产“竞赛”。

在这场扩产“竞赛”中,光伏头部企业对于通过扩张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信心满满。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说:“未来光伏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产能比拼,更多在于系统性能力,拼的是成本、质量、技术和综合效率,成本略高就会被市场淘汰。”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这么多年一直打造的是“过剩状态”下的市场竞争力,坚持“不领先不扩产”理念,看重的是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企业经营是否稳健。

“未来行业发生波动时,企业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是关键。赛道增长潜力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哪些企业能够在头部位置持续站稳,会否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情况。”刘力说。

产能扩张周期叠加技术迭代,缺乏技术判断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透露,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额很大,如果技术路线押错宝,企业可能因此而丧失竞争力。

产能过剩现隐忧

光伏全产业链扩产“竞赛”,引发业内对于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担忧。

今年3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罕见地发出警告称,一旦硅料供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事实上,光伏行业已几经起伏。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光伏产能超过60GW,彼时全球终端市场需求仅为30GW。受累于产能大量过剩,产品价格暴跌,供应链众多企业无奈关门。整个产业经历了逾两年的无利润发展,资本支出预算被压缩至仅对工厂设备进行最低水平维护。到了2013年,市场才开始逐渐复苏,行业重新洗牌。Solarbuzz数据显示,2013年的光伏设备支出仅为17.3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则为130亿美元。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估算,2023年多晶硅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再加上进口超过150万吨的供应量,可以加工成近600GW规模的光伏组件,全球市场装机需求在300GW左右。扩建产能增量明显大于需求增量,2023年的硅料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价格将大幅下降。

而作为辅材的光伏玻璃,已经被多家机构提示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由于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光伏玻璃限产能政策的调整,众多企业加速产线布局。2022年上半年,预计有27条新增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25530吨/日;2022年下半年,预计有35条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36850吨/日。若全部产线按期投产,产能将严重过剩。随着产能的释放,2022年-2023年行业将进入价格竞争阶段,企业之间将更多比拼成本。

不过,也不乏乐观的看法出现。江华认为,产能是否过剩要看未来光伏市场的增量。而动辄百亿元的扩产计划,实际上是分期实施,企业会根据未来的市场行情决定后续扩产计划如何推进。此外,还要考虑健康的产能利用率概念,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在60%-70%之间,产能适度大于实际市场需求有利于行业竞争,不必过于担忧未来产能过剩问题。

在严虎看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总产能过剩,而优质产能需求更大。所以,未来可能看到行业产能过剩,同时也有企业继续扩张。晶科能源认为,全球光伏市场景气度高,应用下一代技术的先进产能和更高效的先进产品,将迎来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

纵观国内光伏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第一批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破产,到汉能集团黯然退市,再到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新龙头崛起,光伏行业曾多次上演产能扩张潮。

历经行业沉浮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此深有感触:“光伏行业几轮周期如同‘过山车’,受损最严重时,主要是由于企业在某一个环节做得好了,就想去做全产业链,在拉长产业链的过程中遭遇重大挫折。无奈的是,企业往往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