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间业务收入规模与营收占比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家银行“轻型化运营”水平的典型特征。
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低或不占用、稳定性好、持续性强、风险低等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但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因此有市场人士也将“非利息收入”视为中间业务收入,但这一分类不够准确。
比如“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来源于银行自身的投资行为而非对客户的服务,且证券交易也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中间业务。
对于诸多农商行而言,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营业收入结构中的一个明显短板。如以平均值为参考,农商行提升空间在5个百分点左右。
相较传统表内业务,中收业务涉及领域广,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要求高,在拓展时难度更大,因此农商行发展中收业务面临的挑战不小。
此外,光大银行、长沙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也都在40%以上。
相比之下,工农中建邮储这5家国有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构成中,“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均在10%~20%之间。
经过调整后的“脱水版”数据,使得2020年年报中的中间业务收入规模,体现了各家银行的真正水平。
不少银行2019年的中收收入出现较大变化。比如,中行、农行的中收都从1000亿以上变成了800多亿;广发银行的中收从近400亿减少到只有139亿元,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中收规模,也从500多亿变成了300多亿。
虽然各家银行的统计口径不完全相同,目前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致包括了结算业务、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对公理财、担保承诺业务、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等部分。
二、关于银行中收业务的未来中间业务由于对资本占用更低,成为银行轻资产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相比国外,我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等重资产业务收入普遍占比较高,平均在80%以上,更多靠传统的信贷业务;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轻资产业务占比较低,在15%左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读到这里,你对银行中收有更多的了解吗?欢迎下方留言,与笔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