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rect to consumer,简称“DTC”,意思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某种媒介或载体实现的,可以讲品牌方的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也可以消费者的需求直接传递给品牌方。
这种悄然兴起的模式对现代的零售方式的有着巨大的改变,其实很多品牌商都已经在用这种模式。
乐高开设了LEGO Ideas平台,乐高的粉丝们可以在这个平台分享他们的构想,如果获得了足够的支持量,那这个构想就可以成为产品投入生产,成为真正的乐高产品。
早期的小米在开发MIUI的时候也应用了这种模式,产品设计MIUI系统机制新功能开发意见完全由发烧友投票决定,固定每周MIUI更新一个版本。小米要求产品经理、工程师泡论坛、接触用户,并第一时间响应用户,用户不同的活跃行为获取不同等级和虚拟币,可以兑换奖品和加入小米的线下活动。
一条则是通过内容获客构建私域流量池到门店+微信圈新零售,构建商业闭环。首先通过内容获客,进而获取私域流量用户。然后通过公众号视频获客,形成APP、小程序、H5、门店、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线上线下活动的商业闭环。
国外也有不少DTC模式发展成品牌的案例。
例如有可能成为首个DTC家居IPO的Casper床垫,通过提供最好的、不需选择的、可以装在盒子里的床垫来形成商业模式。
又如Aurate,则是主打设计和高性价的DTC首饰品牌,创新设计的“订阅盒”模式,让客户享受试戴服务,试戴后留下喜欢的,退回不合适的。同样采用订阅制的还有针对宠物的BarkBox,按月寄送一个宠物礼物盒,这些个性化的主题盒子会给用户带来惊喜感,进而通过用户自传播形成闭环。
此外还有DOLLAR SHAVE CLUB剃须刀,以按月收取会员费的形式为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订户每个月花1美元即可按时收到新刀片。
可以说DTC模式正在革新零售和消费品领域,尤其食品饮品、美妆护肤、母婴、宠物、家居尤为适用,以下是DTC模式的变化。
当然目前国内消费市场的DTC模式是机会与困难并存的。一方面国内中产阶段崛起,有着全球最大的中产阶段,2亿资深中产、2.3亿年轻中产,其中年轻中产有更快的成长能力习惯了快速获得信息;同时消费呈现青春化,独生子女、少生子女与年轻一代借助互联网形成流行消费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各行业当前都存在设计师资源紧缺的问题,而且有并不尊重消费者的坏习惯;同时缺乏好产品,目前主流渠道里缺少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缺乏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缺乏数据智能运用,大多品牌没有独立的数据系统,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用户信息的数据化收集的意识和能力。完整版本见创新观察(Innovationcases)。
大湾区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张云然表示,DTC显然是未来的趋势,在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下,很多本土品牌的确要从渠道品牌转变到消费者品牌。第一批DTC品牌已经铺平了道路。他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更好的经验。它们创造了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高质量、更好的设计的商品的可能性。大湾区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补充,对于这种模式而言,更重要不是它的突破性,而在于这个模式对用户体验的注重,对比传统聚焦在如何获取用户,DTC模式需要真正关心是如何拓展和加深与用户的关系。移动端的创新正在为这个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温床,期待更多精品品牌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