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未来工厂,聊数字人生。
欢迎大家来到【Gary聊数字化】我是老郭!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供应链管理五大基本内容之采购。
采购是指选择能为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公司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首先有个话题就是MOB,Make or Buy, 企业的存在就是开发,制造出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获得利润,形成企业循环发展。但是我们哪些需要自制,哪些需要外购,这个界限能定义出来吗?
如苹果,如小米,他们都不制造产品,全部是OEM或者ODM外包给其他企业,当然他们是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对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不具备参考。
那么我自己的理解自制或者外包,首先是企业自身的成本,品质,供应链等等的管控能力,如果您的企业比外包企业更加有效率,干嘛不自己做呢?
这个逻辑当然也符合您企业的供应链结构,例如某些零部件,如果自制效益更高,那就自己制造就好了。 体现出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企业做,如您企业产品中的某些零件,您自己制造比供应商更加高效,那就自己做好了。
但是往往实践经验不是这样的,通常越往上游供应商看,他们的专业化能力越强,比如家电行业,用到的紧固件,如果家电企业例如美的,格力,他们制造这些螺丝,螺栓的效率会比专业生产这些零件的企业高效吗?
这里我讲的是标准价的供应商,可能大部分供应商的效率都比企业自制要高很多。
但是对于非标准的零部件自制还是外包就值得考量了。 我在公牛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时公牛的墙壁开关,就是每个房间里都能看到的控制开灯的开关,有两类核心的零件,一个是注塑出来的壳体,一个是内部的铜件,用来通断电路的。 这些都是需求量非常大的品类。
那么公牛的决策是什么,都自制吗? 还是都外购?说实话,公牛的策略也是多变的,有几年的情况是全外购,感觉不太对,然后又全自制,中间摇摆了几次。
其实都没有什么,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企业都需要做价格与成本的分析,要具备能力把成本结构做出来,外购时也能把成本结构做出来,随时有一只眼睛能够监控什么方式最具备效率,而且能够与时俱进的管控起来,那么制定什么样的策略都是可以的。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点击头像,关注老郭,每周都有福利送大家!
上一篇:电动车遮阳帽怎样选择
下一篇:游泳池一般用什么消毒剂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