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个人被锁在“棺材”里70年,只能露出头部,靠一张嘴奋斗,最终却成为传奇吗?
这不是假设,而是“铁肺人”保罗·亚历山大的真实故事,当命运扼住他的咽喉,囚禁他的躯体时,他凭借一张嘴做出了最无畏的斗争。
20世纪40年代,美国突然爆发了小儿麻痹症狂潮。
许多人患上这种强传染性疾病后,胳膊与呼吸肌高度麻痹,不仅行动不便,而且呼吸一次只能吸入常人1/5的气量,窒息的痛苦时刻刺激着他们的肺部。
要想活下去,只有依赖一种名为“铁肺”的设备。
所谓的铁肺,就是一种放倒的圆筒型机器,凭借着电力支持这个机器可以刺激人的肺部,帮助人们强行呼吸。
可是这个机器也有两个致命弊端,那就是限制自由且依赖电力。
只要进入铁肺,小儿麻痹症患者们几乎没有走出来的可能,只能终身与这种大铁箱子为伴,更残忍的是一旦机器断电,机器中的患者随时都会因窒息而死去。
也正因如此,“铁肺人”们最畏惧的时刻就是护士们离开之时,一旦出现意外,他们根本没有自救的机会。
在患上小儿麻痹症之前,许多孩子对未来的充满幻想,有的人想成为芭蕾舞师,有的人想成为宇航员,可是冰冷的机器折断了他们理想的翅膀。
长时间的躺着让他们脊柱侧凸、肌肉萎缩,就连皮肤表面都长出了大量的可怖斑纹,绝大多数人都因此沉寂,但这里边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保罗·亚历山大。
年幼的保罗充满着不服输的热情,被关在铁肺之中后,他开始凭借用一张嘴来逆袭自己的人生。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勉强的用嘴来给书籍翻页,可是一次次的努力后,他逐渐学会了如何用嘴叼笔来写字和画画。
正是凭借着这样顽强的精神,他在21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这是全世界首位凭借努力完成高中学业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他开创了历史。
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保罗还凭借自己不屈的意志,打动了一位来自迪梅斯慈善机构的治疗师,在这位白衣天使的帮助下,保罗学会了“青蛙式呼吸”。
这虽然无法让他彻底摆脱铁肺,但是却让他能够有限的离开铁肺,极短时间内重拾下床走路的能力。
从勉强下床,到能够走出房门,再到能够走到院子里,保罗一次次涨红着脸向前走去,最终硬生生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结束高中学业的他,不满足于此,希望能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可是被判定患有“深度残疾”,而且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的他,根本就不被各大学所接受。
百折不挠的保罗并没有放弃,硬是和各所大学磨了两年,最终成功的入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凭借着艰苦卓绝的毅力,保罗用15年时间取得了三所大学的本科文凭,40岁那年更是成功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律师。
每当有客户来到保罗的办公室里的时候,都会惊讶他办公室里的铁肺,而保罗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忌讳,时常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他的从容与热情打动了许多人,有很多人都曾经表示:
“保罗能够从那样的苦难中走出来,我便觉得我的事似乎也不算什么,而且也坚信他是会有办法的。”
年轻的时候,保罗虽然被人们称之为传奇,但是随着年纪渐渐增大,他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1955年科学家恩斯特隆研制出镇压气管呼吸机的时候,他也曾满怀希望,不过由于脊椎变形,包括保罗在内的很多铁肺人根本就无法使用这款轻便的呼吸器,只能继续依赖铁肺。
同样是1955年,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发明了小儿麻痹症疫苗,结束了那段充满困厄的岁月,使得人们不必再担心患上小儿麻痹症,铁肺也因此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5年,保罗因为自己的铁肺设备出故障,而被迫发了一个求助视频,希望懂得维修的人能够帮助他修好这个设备,拯救他的生命。
因为在当时铁肺生产工厂早就已经停工了,如果找不到能够帮助自己的人,保罗只能在痛苦中死去。
保罗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千万人被他的视频所打动,开启了一段寻找铁肺维修工的接力,最终一位善良的机械师站了出来,帮助保罗修好了他的铁肺。
最后的铁肺人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回顾保罗的一生,我们是既敬佩又心酸,倘若他没有遭受小儿麻痹症的折磨,将来会有更好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研制出了口服糖丸减毒活疫苗的顾方舟院士,报以深沉的敬意。
顾方舟院士研发出来的小糖丸,让更多人免于遭受这样的苦难,我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儿麻痹症会彻底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