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记事开始,养我,育我的都是中国,中国对我的恩情,我无法报答!”
1975年,一个来自日本的女医生,面对一群围着她提问的记者说道,“我将把我父母留下的所有遗产都捐给中国,以尽绵薄之力!”
这名日本女医生名叫野崎绫子,1934年在她五岁的时候,父母带着她来到了中国东北。
为了躲避战火,她们一家先后在大连、北京、吉林等城市辗转,因为绫子的父母不希望绫子从小就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1937年,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即使这样,绫子依然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1942(年),绫子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女子学院。
那是绫子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独自一人生活,由于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绫子对日军在我国犯下的恶行并不是特别的了解,直到来到北平之后。
看着满街被日军随意打骂的中国老百姓,看着被日军当街调戏的中国女同学,看着曾经的历史遗迹,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断垣残壁,绫子感到触目惊心。
她想到自己从小就在这个国家长大,而自己身边的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因为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而投来异样、鄙视的目光,绫子的心中充满了对中国的愧疚。
日本战败后,绫子的父母都选择回到了日本,而绫子却选择留下来,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建设中国,从而为自己国家的军队在这片土地上犯下的罪行进行赎罪。
后来,野崎绫子进入了东北的一家报社工作,并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叶绮”,因为“叶绮”与“野崎”同音,同时“叶”字有美丽、纯朴之义。
在报社期间,叶绮接触了许多我党杰出人物,这让叶绮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她也明白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真相。
看着当时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老百姓。叶绮决定投身到解放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中国的老百姓早日脱离苦海。
就这样,叶绮于1946年1月参加了中国八路军,成为了一名随军护士。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作为随军护士的叶绮,每天都会接到非常多的伤员,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从来没有一丝懈怠。
那个曾经被父母紧紧保护住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保护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
为了保障药品的绝对安全,每次治疗之前,她总会以身试药,将给病人注射的药剂拿起来,向自己的身上注射,确认无误后,才会给伤员们注射。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尽管这些药当时没有给叶绮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它们的副作用是不容小觑的,而叶绮不顾自身性命,先公后私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动了许多战士。
由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犯大量散放带菌的鼠蚤,1946至1947年,猖獗的鼠疫同时在东北多地爆发。
叶绮立马组织医生们研制药物,由于叶绮从小看过许多诸如中国的神农尝百草、李时珍亲身试毒这一类的故事。
当药剂研究出来的时候,她竟然亲身试药,在药物副作用的影响下,叶绮直接晕了过去。
旁边的小护士痛哭流涕、不知所措,还好最后叶绮福大命大,最后,药剂被成功研制出来。
当时在部队中,大家都叫她“女版白求恩”。听到战士们将自己和白求恩相提并论的时候,叶绮十分欣慰。
1955年,由于叶绮曾经对我军做出过杰出贡献,上级领导推荐她加入中国国籍,叶绮非常激动,她称这一天是自己最开心的一天。
我国是一个单国籍国家,加入中国国籍也就意味着叶绮放弃了自己的日本国籍,然而叶绮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常年累月在中国生活的经历,早已让她对中国有了高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她对周围的好朋友说道,以后我再也不是中国的一个客人了,我可以骄傲地对大家说,我是一名中国人了,我要用我的知识报答养育我的人们,我会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其实让叶绮如此坚定不移地选择加入我国国籍,还有一个原因,——信仰的力量!
因为她在中国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不抛弃,不放弃。
刚参加解放军时,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们的军队当时正在进行紧张的渡江行动,而她却不幸负伤,战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她从染红的江水中救了出来。
此时,叶绮已奄奄一息,但是战友并没有因此放弃她,还是千方百计地抢救她,并冒着枪林弹雨为她寻找救命之水。几个年轻战士轮番上阵,用担架抬着她,终于跟上了前进的大部队。
“是战友把我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没有他们的这种国际主义,我可能早就死去了。”
醒来之后,叶绮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生命是祖国日本给的,然而这一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给的,没有他们,自己现在恐怕已经不在了。
中国在她心中就是再生父母,她感激中国人民解放军,感激中国,从那时起,加入中国国籍就已经成为了叶绮追求的目标。
1965年,辽阳地区爆发了特大洪灾。叶绮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了医疗队,来到了抗洪一线,那时的医疗条件和交通条件并不是特别发达。
叶绮与同事们手挽手、毫不犹豫的徒步渡过一条又一条(波涛汹涌的、齐腰)的大河,在辽阳各地建立医疗点,将当地的救危重病人,就近送到医疗点治疗。
就这样,8个医疗点在辽阳地区建立了起来,她们成功救治了上万患者,而这些都是叶绮自己用自己的双脚在恶劣天气下,走了三十多公里换来的。
正是因为她这种类似苦行僧般的坚持,才使得更多的重症患者,在绝望的自然环境中,重新看到了火光!
1972年,中日恢复友好邦交的关系,当日本的民间代表来到中国时,周总理将叶绮的事迹告诉了日本民间代表团成员,他称赞叶绮是中国民间推动恢复中日友好邦交的动力。
周总理告诉日本民间代表们,中国人民欢迎像叶绮医生这样的好朋友,也希望和这样的日本人成为朋友。
1975年,叶绮在得到组织上的批准后,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日本探亲,那时的野崎家族在日本已经是个相当富裕的大家族。
家里的亲戚纷纷劝叶绮留下来继承家业,可是叶绮却拒绝了,她说 中国现在才是她的家,看见家人过得幸福美满,她也就放心了,她得回去投入到中国医学方面的建设了。
回到中国后,媒体纷纷来采访这个愿意放弃荣华富贵,心系中国的医生。
1985年,叶绮医生被组织上调到了中日友好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尽管自己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随军小医生了,可是叶绮还是亲力亲为,坚守一线。
只要是她经手的病人,她都会每天去观察病人的状况,并亲自帮助病人们配药,丝毫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子。
中日友好医院也是许多日本侨民的选择,叶绮在救治日本病人时,同样尽心尽力。
她会和日本病人讲中国博大包容的文化,宣传党的惠国惠民好政策,希望能够借此,来慢慢地消除两国人民心中深深的积怨。
被她救治的日本病人中,甚至包括中日两国合作访华团团长北原安定。
叶绮医生于2004年离世,生命的最后关头,她选择把自己的遗体留在了中国。
正所谓,医者仁心,仁者无敌。叶绮以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心和杰出的表现,多次获得国务院授予她的医学特殊贡献证书。
日本天皇先后授予她皇室大号银杯和宝冠勋章。她是一个值得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敬仰的人。
而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早已不属于任何国家,而属于真正推动和平发展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