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燕王朱棣率军渡过长江,直抵南京城外。燕军尚未攻城,可是南京城金川门却缓缓打开,迎接燕军入城。
原来奉命守卫金川门的人正是李景隆,他直接下令开门,向燕王朱棣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燕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南京。李景隆因此也受到了朱棣的封赏,可是后来,李景隆却被削职抄家,还差点丧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李景隆,小名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换言之朱元璋是李景隆的舅爷。李景隆相貌英俊、风度翩翩,“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
在朝会时,“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景隆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多次受到朱元璋的任用,“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
建文帝即位后,李景隆依然受到重用,他还率领军队前往开封逮捕周王。
然而,事实证明李景隆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后,建文帝派李景隆率领60万大军北征。
结果,李景隆非但没能灭掉朱棣,反而屡吃败仗,丧师失地,“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南军遂不支”,导致明朝朝廷陷入被动局面。
李景隆被召回南京后,许多官员都认为“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宜诛”,可是建文帝没有理睬。后来,建文帝还派李景隆到燕军营地请和,让李景隆镇守金川门。
正是由于李景隆开门投降,导致南京城不战而下。同年六月,朱棣继承皇位,之后加封有关功臣。李景隆因“默相事机之功”,同样受到封赏,而且位于班列之首。
根据史料记载,李景隆的封赏是“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增禄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每当朝廷有大事,举行朝会时,李景隆“犹以班首主议”,俨然是百官之首,这让那些跟随朱棣“靖难”的武将们都感到不满。
然而,朱棣在心里并不信任、赏识这些投降的官员,特别是像李景隆这些高级官员。朱棣在坐稳皇位,就开始利用锦衣卫、言官们,来收拾他们了。
永乐二年,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揭发建文时至邸受贿事,之后刑部尚书郑赐弹劾“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朱棣表面上不动声色,“诏勿问”。
没过多久,几乎满朝文武官员都出面弹劾李景隆“逆谋有状”。朱棣下旨,“削(李景隆)勋号,绝朝请,以公归第,奉长公主祀”。
没过多久,礼部尚书李至刚弹劾道:“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朱棣再次下旨,削去李景隆的爵位,“锢私第,没其财产”。李景隆绝食十日,但没有饿死,活到永乐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