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之顾炎武自督读书的故事
创始人
2024-07-06 08:41:12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初名江,学名继绅,字忠清。清顺治两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为了尊重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诚品格,他更名为炎武,字宁人。顺治七年,为了避害,他化名为江山仆。因为家乡有亭林湖,所以叫亭林先生。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古代名人的故事,顾炎武自督阅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首先提出了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

       顾炎武从小就努力学习。他6岁开始学习,10岁开始读历史书籍和文学名称。11岁时,他的祖父李元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警告说:现在有些人想省事。他们只浏览纲目等书籍,认为一切都会发生。我认为这是不够的。这句话让顾炎武意识到,学习和学习是一件诚实的事情,必须认真忠诚地对待。

       顾炎武努力学习。他采取了自我监督阅读的措施:首先,他规定了每天必须阅读的卷数;其次,他限制自己每天阅读后复制书籍。读完《资治通鉴》后,一本书变成了两本书;第三,我要求自己记笔记,写下每本书的经历。

       他的一些阅读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复习前半年读的书,一边背诵,一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马上查对。他规定每天200页这样的温课,永远不会休息。

       前人的学术经验告诉我们,复制书籍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效果,二是积累数据,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做准备。但在或记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抄的书要严格选择,一定要重要有价值,看不到书就抄。
       ②录音或笔记要分类,以免以后查阅费时费力。
       ③多思考,多揣摩抄录的书籍和资料的内容,努力悟出一点新道。

       假如不去想,做个抄书公,读书也不会有多大好处,还是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也许你也喜欢:
禅经佛理101个经典故事:心无外物
佛经101个经典故事:水倒影
101个禅经佛理的经典故事:和尚之勇
禅经佛理101个经典故事:盲人点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阿西吧是什么意思 阿西吧相当于... 即使你没有受到过任何外语培训,你也懂四国语言。汉语:你好英语:Shit韩语:阿西吧(아,씨발!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