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鲁迅<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的人,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是日本农民共同建造的。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颍洲。
精禽梦依然凝聚着石头,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丧恩仇。
《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战后在上海丧家。他一开始是和平的,但最后,他建了一座塔,建了一座西藏,并以同样的速度唱出了这个话题。”西村是日本医生。
①《管子·内业》:“大心而敢。”注:“心既浩大又勇敢。”
②劫波:梵语,印度神话中的创造之神,被称为昼夜劫波,相当于人间43亿3200万年。
参考资料:https://www.chinapoet.net/china/qita/luxun.htm
这句话的意思是:灾难过后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兄弟情谊。如果两个人有仇,见面喝一顿,笑两次,拍拍肩膀就解决了。
出自:
鲁迅<题三义塔>(1933年)
--三义塔的人,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是日本农民共同建造的。

关帝灵签分上中下吗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颍洲。
精禽梦依然凝聚着石头,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丧恩仇。
“渡过劫波兄弟,相遇一笑,失去恩仇”,意思是我们都经历了灾难,兄弟之间的友谊还在,相遇一笑就忘记了过去所有的恩仇。
鲁迅的《题三义塔》延伸为化解亲友、同事、朋友之间的各种矛盾或分歧,寻求相互理解,实现相互团结。
原诗为:
奔霆飞,歼人子,败井残废,饿鸠。
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颍洲。
精禽梦依然凝聚着石头,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丧恩仇。
劫波:梵语,印度神话中的创造之神,被称为昼夜劫波,相当于人间43亿3200万年。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在日本侵华期间,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来到中国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在上海郊区三义里战争的废墟中,由于饥饿,鸽子被带回日本,命名为“三义”,并被精心喂养。
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谊,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的象征送回上海”。不幸的是,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死于黄鼠狼的袭击,医生和周围的人决定埋葬他们。出于对鲁迅先生的钦佩,西村博士写了一封详细的书,并把他画的鸽子寄给了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的友好愿望。作者鲁迅于1933年6月21日写了这首诗。
《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战后在上海丧家。他持有归属感,一开始是和平的,但最终,他建造了一座塔藏起来,并以同样的速度唱出了这个标题。他谈论和回答白日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三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