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白话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作者简介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第五十八签
吉凶宫位:中签丑宫
签诗
直言说话君须记
53签解签意味什么
莫在他乡求别艺
切须守己旧生涯
除此其余都不利
诗意
此卦守旧守时之象,凡事守旧则吉也。
解曰
得住且住。可取且踞。莫宜别事。只宜守旧。
整体解译
第一句:忠告当记取
第二句:原地求发展
本签精髓
安守则吉,外求则凶。忠告当记,馀皆不是。
凡事做事
此签重点在于,凡各种谋求,当以务实为重,不要被虚荣所迷惑。当听话时,当吸取忠告,莫因忠言逆耳而排斥,莫因巧语顺耳而迷惑。在经营上,莫因他处更有诱惑或有更高利益而移情别恋,以脚踏实地的精神而经营人生,则能有益。
我来答这个日本签。
原文是:
有径江海隔,车行峻岭危。
以防多进退,犹恐小人亏。
有径江海隔,是说,看着像是有路,但是被江海隔断,不易前行;
车行峻岭危,是说,车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着灾祸;
以防多进退,比喻前路漫漫,迂回曲折,进进退退,非常艰辛;
犹恐小人亏,意为,不止道路艰难,而且一路还恐怕小人很多,要提防上当受骗。
此签综合起来,无非是苦口婆心,再三叮嘱,告诉求签人,眼前所要做的极为艰辛,天时地利人和哪方面都不占,不如暂时放以防,静待时机变化,以静制动,方为万全之计。
所以说,此签看的像是凶签,实则是指点迷津,让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