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子女来自于偶然,而父母则是子女的必然!传奇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传奇,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朱棣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就是因为看在了他的面子上。当时解缙一句“好皇孙”才使朱棣下决心传位于皇长子朱高炽的。明宣…
子女来自于偶然,而父母则是子女的必然!
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传奇,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朱棣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就是因为看在了他的面子上。当时解缙一句“好皇孙”才使朱棣下决心传位于皇长子朱高炽的。
明宣宗是一个典型的唯物主义者。
中国各朝代的帝王大都很迷信,相信“上天之命”、“运气”、“瑞相”之说,都把自己看成是上天所生的“圣明之主”所以自称“天子”,降到人间来统治芸芸众生的。
从历史来看,这种神秘、隐藏的功能也的确是有的。不过要是迷信到荒诞不经的地步,求神问药,企图长生不老,或者还想死后来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那就想多了,我们不禁要说:“亲,你想多了!好事大家都有份,至少有很多人积累的功德比你还多。”
明朝皇帝朱祁镇是谁的儿子
纵观明朝的皇帝,特别是后来宣宗的那些子孙们,就都这样想,要不炼丹服药,要不求仙,嘉靖帝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打坐求道服丹,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
不过,宣宗不相信神仙,也不相信人会长生不老,长命百岁,这在历代帝王中也算是一个“破除迷信”的皇帝。
宣德九年(1434年),有一个和尚来见宣宗,称他想要一些钱,用来修建寺庙,来祝福宣宗长寿。
当时才37岁的宣宗,听完这个和尚的胡言乱语,痛骂他一顿,把他推了出去。
宣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人人都想长生不老,是人之常情。自古以来,没有不这样想的。商朝的祖乙,周朝的文王,都是长寿的人,在位都很久。那时,哪里有和尚、道士?秦始皇寻求神仙,梁武帝从事佛学,北宋徽宗崇信道士,都应验了吗?可惜,世人至今还不省悟,真是可叹啊!”
宣宗这一番话乍听没毛病,令人信服。可要是深究起来,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对一个人来说,3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这个年龄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可这年十二月份,宣宗突然得病,过了年,也就是宣德十年(1435年)的正月初三,他感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于是,他向文武大臣发出一道旨意:“我的病治好的希望不大了,这大概就是上天注定的吧!让皇太子继承皇位。嗣君年幼,惟望皇太后朝夕教诲训导,你们文武大臣尽心辅佐……”
宣宗死时年仅37岁。在最后时刻,他也承认了自己的死亡是上天注定,可能与他不相信命运,不敬天地鬼神有关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宣宗还留下一份“遗书”,诏告全国。在遗书中他说道:“生死是人之常情,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限度。人的生死符合自然规律,寿命的长短也有极限。这些都是不能违背的。唯一遗憾的是不能继续光大祖辈的宏图伟业,也不能奉养母亲到终年,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既然没有神仙、上天,哪里来的九泉之下呢?又何来的遗憾和不安宁呢?
宣宗还是没有把问题深入的考虑清楚,为什么在壮年的时候撒手人寰?
宣宗驾崩,年仅九岁的英宗即位。由于太后不愿意垂帘听政,便将早朝罢掉。
还真有不好权势的女人,可偏偏就是因为你的不好权势,差点把大明朝送掉。
这时候应该扶上马送一程。你的孩子还小,他没有自主能力,你怎么放心呢?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导致太监王振专权,并且从他开始揭开了太监专权的序幕,明朝可悲的命运从这里掀开了篇章。
太监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
宣宗皇帝颁布诏书,允许有子者进宫服务,当然是不能带“凶器”,男子进宫的凶器当然是男性生殖器。于是,王振挥刀自宫修炼起了辟邪剑谱。
王振是一个文化人,从他能自行阉割进宫服务来看,这是一个“狠人”,能对自己下手的人,这样的人不简单。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振进宫时备受宣宗喜爱的是宦官刘宁,他虽然是司礼监太监,可他不认识字,宣宗便把刘宁调到南京守备,王振正式当上了首席太监,替皇帝管理一切奏章。这时候看出文化的重要性来了。
如果一个文化人,他把文化当作耍流氓的工具,要远远比没有文化的人厉害的多。
王振就是这样的流氓文化人,他成天围在皇帝身边,欺上瞒下,在代皇帝批答奏章和传达皇帝旨意时,常常歪曲篡改,或加入自己的看法,扰乱朝政,以便逞威。
但是宣宗对太监的控制还是很严的,如果犯法,则会重罚。所以王振还算收敛。
因为王振曾专程陪太子朱祁镇读书,英宗即位后仍喊王振为先生。王振也装作道貌岸然的样子,用一些小忠小信来掩盖自己的大奸大恶。
当时朝廷主持政务的是著名的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便是名垂史册的“三杨辅政”。王振也常常麻痹他们。一次小皇帝与小太监在一起玩球,第二天,朱祁镇正在内阁,王振跑去奏道:“以前的皇帝喜欢玩球,为了一个球差点把江山输掉,您怎么同他们一样,不为江山社稷着想呢?”
小皇帝惭愧得无地自容,“三杨”听了感慨不已,说:“宦官中居然有这样的人!”
而王振每次到内阁传旨,都表现得十分谦让,于是“三杨”对他越来越尊敬,而王振的权势越来越大。
装得了一时,不可能装一世。后来王振逐渐扰乱朝政,收集兵权,抑制文臣。矫旨提拔官员,打击朝廷重臣。一次,因为英国公张辅汇报迟延,王振竟然让皇帝打他二十板子。张辅可是靖难老臣,朱棣都高看一眼,没想到朱祁镇要打他板子。
王振的行为终于引起了太皇太后的注意和不满,她一边决定将军国重任交给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来处理,一边遏制王振势力。
她把王振宣进大殿,十分生气地说道:“你服侍皇上,做了许多不法之事,如今死罪难免,赐你一死。”
王振大惊失色,正要辩解,太皇太后身边的宫女,早已将剑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王振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了。
朱祁镇一见这阵势,生怕他的“王先生”遭到不测,急忙跪地为王振求情。
随即,大臣们为了给皇帝面子,也为王振求情。
要是这一次决心杀了王振就好了,就不会有以后的“土木堡之变”,也不会有英宗被俘了。
正统六年(1441年)英宗亲政,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去世。太皇太后的死使王振更加肆无忌惮地陷害忠良,排除异己,干预朝政。
这年冬天,王振把洪武年间置于宫门前的“内官不得干预政事”字样的铁碑偷走,并且损坏。从此以后掀开了太监正式干预朝政的序幕。
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一日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王振被愤怒的明军将领打死。而在京城的王振家族,上上下下,不分男女老幼,同党、奴仆均被出任监国的朱祁钰处死。王振为他的恶行付出了应该有的代价!
打贼不死,入骨三分。要是当初太皇太后和大臣们处死这个恶贼,就不会有这样的历史了。
回到题目,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样的儿子,主要是选人不当,如果当初不是宣宗留下这么一个祸害给儿子就不会有后来这些事了。一个流氓文人,能自宫,这是一个危险人物,就像是《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样,能够把自己的“家伙”割掉,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呢!
以上就是我服了网»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明朝皇帝朱祁镇是谁的儿子)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我服了号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猫小编【创业者资源平台】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猫小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