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的湖北安陆,有这样的一些家庭,几代人接力从事教育事业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有着家风传承的优良传统。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在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的湖北安陆,有这样的一些家庭,几代人
在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的湖北安陆,有这样的一些家庭,几代人接力从事教育事业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有着家风传承的优良传统。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在李白故里,银杏之乡的湖北安陆,有这样的一些家庭,几代人接力从事教育事业,将师道师德之风代代相传,成为涢水两岸赓续育人使命的美丽佳话。
2021年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进他们,感受教师世家的家风熏陶,倾听他们讲述教育情怀传承的动人故事。
跨越世纪的师道传承
安陆府城紫金路小学的陈斌工作已满30年了,从小便喜欢听母亲陈正玉讲家族几代教书人故事。母亲出生在书香门第,母亲的曾祖父,曾是清朝时期的进士,外祖父陈伯恭,开办了一所私人学堂,对于贫困好学的学生,他总是免费教学,当地的人都尊称他为陈大先生。

陈斌,皮程程,皮特和母亲
陈斌回忆自己的父亲时,眼角泛起了泪花。父亲皮世曙,先后在安陆二中和一中任教,精通俄语和英语,为人忠诚、厚道,一心教书育人。1988年,他的父亲被诊断为肺结核,医生让他住院治疗。他就这样坚持吃药上课,最后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倒在了三尺讲台上,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
那年陈斌15岁,妹妹皮程程只有10岁,学校为父亲举办的追悼大会上,全校师生都来悼念。年幼的陈斌心中永远铭记,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和父亲,得到这么多师生的敬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民教师光荣”!父亲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的想做一名人民教师,继续完成父亲的心愿。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浸润下,陈斌选择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母亲和姨妈曾经工作的府城紫金路小学任教,成为安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军人物。妹妹皮程程主动申请到乡村学校支教,现在是涢东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侄子皮特在他的鼓励下,成为一名代课老师,正在积极报名教师招考,优良的家风传统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建国70周年纪念章的教育情结
2019年,明贵英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她激动地说:“这是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的肯定。”
陈翀打记事起,就喜欢依偎在祖母明贵英的身旁,和父母陈明一起,听她回忆一家人当老师的经历,每每聊起,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祖母明贵英,1931年11月出生,从小在安陆城关长大,家境殷实,从小识字读书,是一位大家闺秀。安陆一中毕业后,当时县政府的几家单位都向她抛来橄榄枝,明贵英却说:“我选择去教书,因为先生这个职业最高尚”。明贵英的从教足迹遍布青龙、棠棣、城关一带,老一辈的都知道她,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陈翀的祖父,陈正哲,1929年出生于普通农家,1949年自学考入孝感师范,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陈店中心小学校长、棠棣百花中学校长。87年退休后,安陆县政府邀请他主持编纂《安陆县志》,1989年疾病去世。

陈翀和父亲陈明,奶奶明贵英
良好的家风浸润,陈翀初中毕业后读了师范学校。自1997年踏上讲台,她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事业和人生的美好愿景:“我要在这里,做托起风景的地平线!”经过十年的勤奋努力,在安陆市实验小学,陈翀辛勤耕耘三尺讲台,收获了累累硕果。她现在是孝感市小语学会会员,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国家级实验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安陆地区主要实验教师,荣获孝感市优秀实验教师、骨干教师、湖北省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家级优秀实验教师等称号,2019、2021被连续两年评为孝感“教坛英才”,所任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延续优良的家风传统。
赓续百年初心的教育基因
一家四代教书人,红色血脉永流传。接官乡中心小学教师张永涛是真正的教师世家,祖父张丹桂,是著名的抗日求益小学创始人之一。父亲张先祥携笔从戎,任新四军五师文化教员,先后在安陆七里桥中学、莲花高中、接官初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是一名98岁的退休教师。儿媳邬颖,在湖南省湘潭市从事教学至今。不仅如此,他的哥哥、姐夫和姐夫的孩子也都是人民教师。

张永涛辅导学生
小时候,她受父亲的熏陶,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高尚,不但教孩子读书识字,而且教做人做事……当老师特别有成就感,便立志要做一名教师。毕业后实现儿时的梦想,走上了讲台,工作至今已经35年了。这期间,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略带稚气的教师,成长为潜心研究教学,有着丰厚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的成熟教师。现在已发表多篇论文于期刊杂志上。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屡次在安陆市、孝感市和国家级获奖,先后被评为安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三八红旗手。她虽然生于基础教育水平的普通教师家庭,但是带给她的却是对教育和老师的尊重,是自信但不自傲,这种无言的教育,给了他无限的爱与力量。他无怨无悔!
一门师表,三尺讲台,代代家传。他们就是接官乡中心小学涂红梅老师一家。他们承前启后,矢志育人,用热情和生命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爷爷涂安一,解放前是一名私塾先生,解放初期在接官乡倪庙村识字班进行教学,后任倪庙小学第一任校长,最后回赵棚区沈塆村村小任教,直至病逝。爸爸涂耀华,先后就职于接官乡沈塆村小、接官乡会寨小学,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传承从教衣钵,涂红梅、姐姐涂丹桂及丈夫王守文都选择了教育事业。

涂红梅上课中
“直到自己长大后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三十多个春秋匆匆而过,涂家姐妹一直耕耘在接官乡这片教育教学的土地上。课堂上,她的那份认真和热情,仿佛可以透过时光看到很多年前的爷爷和爸爸的身影。她深知,这一棒接力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是秉持教育情怀,坚守教育精神,谨记负责态度,不忘心中热爱。涂红梅说:“我的爷爷、爸爸都是教师,‘教师’二字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家风传承。”
薪火相传的教育情怀
教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灌溉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青春火焰烘热了一代又代的心窝。
从祖辈、父辈再到青春似火的教坛新秀,教师之家,成为夯实安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邓红娟的教育世家
薪火相传,教育接力。府城实验初中邓红娟从教38年,今年申请延迟退休。家族中三分之一皆为教师,父亲邓启鉴解放前就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母亲燕淑珍终身从事语文教育直到退休,老而弥坚,是家庭中的表率,91岁高龄还钻研小篆,学习诗词歌赋。哥哥邓虹桥从事语文教育三十载,侄女邓擎毕业于华师研究数学系,如今在某中学任教一级教师……
涢东学校陈洁老师,一家三代从事教育行业,她秉承祖辈、父辈志愿,自小树立从教梦想,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书写人生新篇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胡彪和夏响莲老师,他们都是继承祖辈的事业,将几辈人的心血和智慧与中职教育紧密相连,他们执着的坚守令我们动容;

来自吉林的杨鑫淼老师
出生在吉林省的杨鑫淼老师,祖父和父亲都在吉林省白城市任教,他跨越千山万水,2020年通过安陆高中人才引进,成为安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延续家族教育情结的传承。
一心感党恩、跟党走的接官唐心俊老师,一家三代教书人沐浴党的恩情,祖父早年便立下为党培养人才,报答党恩的家训一直延续至今,他时刻铭记在心;
南城初中的岳蕾老师,一家七人任教,是让人尊敬的教师大家庭,他们的故事总是让街坊邻居津津乐道;从祖父建国前开始教书并且延续至今的李春明家庭,一家五人从事教育行业,桃李满天下,教育人生同伟大的新中国一起进步发展。
承前启后、矢志育人。一代代的安陆教育人,用永不止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热爱,诠释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业真谛,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工作者的最美风采……
情染碧山绿,爱撒涢水长。奋进的安陆教育,正在不断成长,它从无数平凡人的奋斗中得来,从无数平凡教师家庭的坚守中得来。
三尺讲台勤耕耘,一片丹心育桃李。几十载的风风雨雨,安陆教师永远把激情放在工作上、把爱奉献给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次选择教师,一生作答教育,一家又一家,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将师道师德之风代代相传,播撒碧山涢水间,浸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灵,共同托起安陆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撰稿:柴安成 席帅 张振东)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安陆市实验小学,安陆市实验小学官网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安陆市实验小学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