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里,明朝有很多司法机构,比如内行厂、刑部、衙门、大理寺等,还有四大特务组织: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尤其这个“六扇门”,专门负责侦查案件、缉拿案犯,游走在朝廷、江湖之间,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很威风。假如我说,古代没有“六扇门”,你信吗?
在古装剧里,“六扇门”像“太平洋的警察”,出场率很高:
然而你知道吗,古代朝廷实际上从没设立过“六扇门”这种机构!
民间所说的“六扇门”,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是商鞅鼓捣出来的,宋代的“六扇门”,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明清时期的“六扇门”,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是管律法、办案子的部门。
衙门为啥会叫“六扇门”呢?原来,衙门为了显示威严、气派,一般开六扇黑漆大门,老百姓就用““六扇门”里的勾当”,来指代衙门差事,这种称呼带有贬义,所谓“衙门六扇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六扇门”包括的衙门,几乎构成了古代律法刑狱体系,搁现代看,相当于派出所、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确实是个“硬核组织”!
六扇门,到底是什么门?古代的老百姓关心的可能并不是门的数量,而是它的朝向。 千万不要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更不要留什么“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