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所牵涉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先来看看原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这段话出自著名的《隆中对》,其大意是这样:自董卓乱国以来,四方豪强相继而起,占州夺郡的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曹操与袁绍相比,名位低下军队少,然而曹操最终却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不仅是天时、也有人的谋划。
如今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之中,挟持天下以号令天下,确实不能与他硬拼。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过三朝,江东地势险要,百姓依附,贤能之人被任用,这只能作为外援而不能去图谋他。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诸葛亮口中的“不可胜数”,意为数不过来,形容非常多。不过,这句成语并非诸葛亮首创,而是出自春秋时期思想家墨翟的《墨子·非攻》:“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刘备为何去找诸葛亮、诸葛亮又为何要投靠刘备,这两个问题历来都充满争议,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根据当时两人所处的环境便能分析出来,想太多了反而会自寻烦恼。
作为刘备而言,寄寓荆州是无奈之举。当时曹操已经获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集团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此时再想在中原获得立足之地已无可能,除了荆州刘备再也无路可走。
而刘备的政治野心又决定了他必然不愿寄人篱下,在失去争取荆州当权派势力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找一些有背景、有野心、有能力但却从未有过机会的年轻人出来协助。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合适的人选。我以前曾介绍过诸葛亮的背景及在荆州的关系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作为诸葛亮而言,隐居隆中也是无奈之举,一来刘表不是可投靠之人,终将被其他强大的割据势力消灭,二来诸葛亮又不愿投靠诸如曹操、孙权这样不能完全施展自己才华的诸侯,因此刘备也就成了诸葛亮唯一的选择。
对于刘备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其实诸葛亮心里也非常清楚,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故此,他在《隆中对》中以很大的篇幅说明曹操和孙权的强大。然后,诸葛亮才指出了刘备想要建功立业的根本途径:占据荆州和益州。至于刘备能否复兴汉室,诸葛亮心中其实也毫无把握,因此才会在《隆中对》中说“(等待)天下有变”。
刘备之所以在听完这番话后对诸葛亮产生出“如鱼得水”之感,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诸葛亮的蓝图有多么宏伟,更关键的则是这个战略规划既实在又客观,这证明自己去请诸葛亮是请对人了。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