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是哪个民族的 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
admin
2023-09-09 08:44:31

收录于话题

走在雾气朦胧的清晨里,于阳光倏然洒落在地、微风轻拂绿叶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春天早已来临。

又是一年春好日,

下周就是福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畲族的三月三了!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畲乡手工编织(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唐代诗人刘禹锡用短短四句诗,

生动描绘了畲家风情。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畲乡手工编织(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畲”寓意为刀耕火种,畲族拥有70余万人口,

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方式。

这个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

在这片闽东大地上盛开了一朵桀骜的璀璨之花。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畲族妹子(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

足以证明他们的居住环境与大山有关。

作为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

畲族先辈以游耕为主要生计方式,

历尽艰险,不断迁徙,

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分布格局。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畲族妹子(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

每每谈到少数民族,

浮现眼前的必然是一幅幅能歌善舞,

把酒言欢的画面。

那么畲族的三月三又会有哪些别样风采呢。

01盘歌会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福州晚报

三月三的盘歌会可是畲族节俗中的重头戏,

每逢重要节日,

畲家人都要举行盘歌会。

三月三当天在畲乡,

定会看到畲民三五成群相互对山歌的壮观场面。

畲族人善山歌,也极其喜爱民间乐器。

山歌嘹亮之下,唢呐笛子吹了起来,

回荡村中,悠扬回转。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福州晚报

“田间劳作、婚丧喜事,

我们都会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而这已经成为延绵不绝的习俗。”

作为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

畲家人以曲为纸,

以歌传言。

用他们婉转动人的歌喉从遥遥千古传唱至今,

世世代代传承着他们的故事和情思。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图源:网络

02竹竿舞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图源:网络

如果说畲乡是山歌的海洋,

那么畲族人也从不吝啬用自己的身体

演绎出动人的舞蹈,

来表达对于家乡的热烈情感。

在此起彼伏的歌声里,

畲族姑娘当然也不会闲着,

她们盛装出席,

表演起极富民族特色的舞蹈——竹竿舞。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光明网

竹竿舞是畲族的民间舞蹈,当音乐鼓点被敲响,

竹竿一开一合来回敲打着

“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

畲乡人有秩序地飞舞在竹竿的空隙间,

气氛也在一声声“嘿哈!”中逐渐走向高潮。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闽东日报

03乌饭节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三月三民俗节又称“乌饭节”,顾名思义,

在三月三这天,

家家户户都要在盘歌之余做乌米饭来吃,

以此达到缅怀先祖的目的。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来源:东南网

乌米饭需用乌稔的叶子煮汤,

再将糯米浸泡许久后蒸熟,

一粒粒谷子便从白花花变成乌亮亮。

其口味清香软糯,有淡淡的甜香。

因此这里常常说

“煮乌米饭就是给谷子穿上了花衣裳,

给谷子庆生”。

给谷子过完了生日,

畲家人也算是过完了三月三,

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畲乡文化|“三月三”我们这样过

图源:网络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天阶夜色,

畲乡逐渐静谧的空气中绾入一股春的气息。

你喜欢畲族的三月三吗?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三月三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阿西吧是什么意思 阿西吧相当于... 即使你没有受到过任何外语培训,你也懂四国语言。汉语:你好英语:Shit韩语:阿西吧(아,씨발!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