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走在雾气朦胧的清晨里,于阳光倏然洒落在地、微风轻拂绿叶的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春天早已来临。
又是一年春好日,
下周就是福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畲族的三月三了!

畲乡手工编织(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唐代诗人刘禹锡用短短四句诗,
生动描绘了畲家风情。

畲乡手工编织(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畲”寓意为刀耕火种,畲族拥有70余万人口,
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方式。
这个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
在这片闽东大地上盛开了一朵桀骜的璀璨之花。

畲族妹子(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
足以证明他们的居住环境与大山有关。
作为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
畲族先辈以游耕为主要生计方式,
历尽艰险,不断迁徙,
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分布格局。

畲族妹子(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
每每谈到少数民族,
浮现眼前的必然是一幅幅能歌善舞,
把酒言欢的画面。
那么畲族的三月三又会有哪些别样风采呢。
01盘歌会

来源:福州晚报
三月三的盘歌会可是畲族节俗中的重头戏,
每逢重要节日,
畲家人都要举行盘歌会。
三月三当天在畲乡,
定会看到畲民三五成群相互对山歌的壮观场面。
畲族人善山歌,也极其喜爱民间乐器。
山歌嘹亮之下,唢呐笛子吹了起来,
回荡村中,悠扬回转。

来源:福州晚报
“田间劳作、婚丧喜事,
我们都会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而这已经成为延绵不绝的习俗。”
作为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
畲家人以曲为纸,
以歌传言。
用他们婉转动人的歌喉从遥遥千古传唱至今,
世世代代传承着他们的故事和情思。

图源:网络
02竹竿舞

图源:网络
如果说畲乡是山歌的海洋,
那么畲族人也从不吝啬用自己的身体
演绎出动人的舞蹈,
来表达对于家乡的热烈情感。
在此起彼伏的歌声里,
畲族姑娘当然也不会闲着,
她们盛装出席,
表演起极富民族特色的舞蹈——竹竿舞。

来源:光明网
竹竿舞是畲族的民间舞蹈,当音乐鼓点被敲响,
竹竿一开一合来回敲打着
“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
畲乡人有秩序地飞舞在竹竿的空隙间,
气氛也在一声声“嘿哈!”中逐渐走向高潮。

来源:闽东日报
03乌饭节

来源:上杭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
三月三民俗节又称“乌饭节”,顾名思义,
在三月三这天,
家家户户都要在盘歌之余做乌米饭来吃,
以此达到缅怀先祖的目的。

来源:东南网
乌米饭需用乌稔的叶子煮汤,
再将糯米浸泡许久后蒸熟,
一粒粒谷子便从白花花变成乌亮亮。
其口味清香软糯,有淡淡的甜香。
因此这里常常说
“煮乌米饭就是给谷子穿上了花衣裳,
给谷子庆生”。
给谷子过完了生日,
畲家人也算是过完了三月三,
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源:网络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天阶夜色,
畲乡逐渐静谧的空气中绾入一股春的气息。
你喜欢畲族的三月三吗?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三月三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