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总长:190.25千米。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美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水面宽度(北/南):345-280米;浮标之间的宽度(北/南):215-195米; 运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许值:18.8976米;交叉区域:4800-4350平米;最大吨位:21万吨;满载油轮的限速:13千米/小时; 货舱船限速:14千米/小时。
苏伊士运河,在埃及本国经济发展上具有极大的价值。据统计,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的14%,在世界上适于海运的人工运河中,其使用国家之众,过往船只之多,货运量之大,苏伊士运河名列前茅。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多年来一直与侨汇、旅游、石油一道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当前运河每天为埃及政府收进200万美元的外汇。船过运河按吨位缴纳通行费,还要交付引水费和航标等费用。1993年运河收入达19亿美元,1994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
1981年10月1日起,苏伊士运河正式启用电子控制系统,从而标志着运河管理进入了现代新时期,它不仅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还使运河的通过能力增加近一倍。当前每天通过运河船只可达100艘以上。
为了适应国际航运日益发展的需要和赚取更多的外汇,苏伊士运河第二期扩建计划的第一阶段工程已于1994年开工,这期工程把运河的河面由265米拓宽到415米,吃水深度增深到23.8米,使25万吨级油轮得以顺利通过。这一工程得耗资10亿美元,费用的75%由埃及承担,25%由日本、比利时承担。可以预料,运河第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将会对国际航运和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便于运河两岸的交通以及向西奈半岛供水,埃及政府于1980年建成了长5912米的艾哈迈德·哈姆迪隧道,它是连接亚非两洲的一条重要纽带。隧道底部敷设了输水管道,每天把3.4万立方米的尼罗河水输往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灌溉1.4万公顷土地,隧道内公路宽7.5米,每小时可通过2000辆汽车。
2014年8月5日,埃及政府高调宣布,将在苏伊士运河东侧开凿一条72千米长的新运河,以扩大通航能力,拉动国家经济复苏。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表示,新运河项目将单独开凿35千米的新河道,其余37千米将通过拓宽旧运河,并与新河道连接来实现。这个庞大的工程项目预计将耗资40亿美元。马米什还表示,为了保证埃及对新运河的绝对控制权,这一项目将不会引入外资。

作为其上台后启动的首个大型工程项目,总统塞西对新运河的建设信心十足,宣称35千米新河道的开凿在2015年年中就能完成,比之前埃及政府宣布的三年工期大为缩短。
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穆哈卜·马米什(2015年7月)13日对外宣布,长达72公里的新苏伊士运河将于(2015年)8月6日正式开通。
他表示,新运河的挖掘和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85%,并将于(2015年)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待新运河开通后,船只通过运河的时间有望从22小时减少到11小时。
据介绍,埃及新苏伊士运河于去年(2014年)8月开工修建,包括35公里新开凿河道和37公里原有河道的拓宽和加深。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最重要的海运通道之一,也是埃及主要外汇来源之一,平均每年为埃及创造50多亿美元收入。新运河开通后,埃及运河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达到150亿美元左右。
此外,埃及政府还计划未来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以及多个高科技工程项目,预计经济带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高达1000亿美元收入,约占该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节约86%的距离。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千米,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千米。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

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第一期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5万吨海轮得以双向通行。第二期工程正在实施中。
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籽和油籽饼以及谷物。南运的货物则有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
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港口,39%是远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