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2020年3月5日,我们迎来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它又称“启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节气春雷震响,惊醒蛰居的动物,故曰“惊蛰”。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温暖的天气唤醒了桃花花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开始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古人认为,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比喻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气,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中国许多地方都是一派春意。
惊蛰习俗
春耕大忙
惊蛰节过后,气温开始陆续回升,雨水增多。“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田间地头,不误农时,处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会遭遇小人、前程受阻、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拜祭用纸绘制的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祭雷神蒙鼓皮
《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们认为,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故有雷声,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吃梨
惊蛰时节,降水量不大,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梨和“离”谐音,吃梨有让病痛远离身体之意。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要特别注意防护养生。
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保持精神愉悦。
饮食方面,宜多吃养肝护肝类的清淡食物,如菠菜等,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古人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按照养肝原则,惊蛰季节要少吃酸,适当食用一些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如鲫鱼汤、大枣粥、山药粥等。
惊蛰节气前后,虽然天气进一步转暖,但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每天定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气血通畅。
惊蛰至,春雷响。
树叶变绿,桃花初绽,
连蛰伏的小动物也开始活跃,
你准备好为梦想拼搏了吗?
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春天耕种的不辞辛劳,
才会有秋天的收获。
现在,从一点一滴做起,
再遥远的远方,
总有一天也会到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