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居民张某于凌晨2点收到银行的4条扣款短信,提示她的银行卡通过绑定转账共计5000元。但张某并没有进行银行卡的绑定与转账操作,并于当天报警。
此类案件的特点
(一)社交账户绑定银行卡的流程存在一定的技术漏洞。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通过,仅仅利用银行卡与手机等信息就成功完成了绑定、转账活动,从侧面凸显其绑定流程还存在技术漏洞,在无法确认是否是身份证、银行卡持有人本人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进行绑定与转账。
(二)受害人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够重视。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案件。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发生在任何情况下,例如网络交易、酒店开房、转账活动等,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三)智能手机的普及,既方便了生活应用,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本案的受害者手机也是一个关键。犯罪嫌疑人肯定通过技术手段或者利用了被害人疏于保管的时机,给手机种下病毒或者使用了手机,才能成功绑定嫌疑人自己的号码。
防范对策
(一)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交平台需要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如今各类帐号绑定银行卡的功能十分普遍,但是流程却往往很简单。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交平台,应当同时加大信息的审核力度,例如加入人脸识别等功能,提升安全性。
(二)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做到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等。现代人的手机承载了太多的信息,也要注意自己的手机信息安全,做到不点击陌生网站、不扫描陌生二维码,平时也要注意,不要在离开视线范围的情况下长时间地将手机借给他人使用。
(三)对于这一类案件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此类案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对于这一类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手机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在使用手机时的安全操作和防范意识,为移动支付的新时代保驾护航。
来源:西部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