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诉,换回来一顿暴打,上海的郑先生委屈了。
近日,上海郑先生网购的商品在11月17日到达片区后,迟迟没有派送,拨打送货快递员王某的电话,王某告诉他,近期快递比较多,答应19日派送,当晚郑先生没收到包裹,随即投诉。
王某次日凌晨12点上门,找郑先生讨说法,质问道:双十一忙,我这么不容易。俩人争执过程中,王某多次将郑先生推至墙边,掐他的脖子,还扇了耳光,事后郑先生称王某是嫌来自己家要爬5楼,才迟迟不派送,目前,快递员王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双十一刚过去,快递件数多,快递员们一天派送上百件,压力确实大,派件速度慢情有可原,作为顾客,包裹到达时,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刻拿到,因此两者的矛盾就出现了,这不能成为王某大打出手的理由,郑先生拥有投诉的权利,快递员如果不服可以申诉,双方冷静探讨,达成满意方案,这才是服务行业投诉应有的正常流程。
一个投诉可能会让快递员一天的辛苦白费,冲动之下殴打消费者被拘留,得不偿失。
《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快递员必须送货上门,否则就是违规,如果王某真是嫌麻烦,就迟迟不派送,等着郑先生去取,就是违反行业规则了。
近些年,快递订单量持续攀升,快递配送环节省掉了“最后一公里”,许多快递企业不再重视用户体验,而是更重视业务量,快递不送货上门,已经成为了快递行业的潜规则,顾客的包裹被送到某一固定地点,比如小区内的快递驿站或者自动存取的快递柜,客户需要凭快递单号自行取回家中。

这种形式,对快递员方便了,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对消费者来说,服务质量严重倒退,两方矛盾日渐增多,因为送货上门产生的投诉纠纷自然也不少。
去年,广东的翁先生,由于急用的快递一直没收到,打电话催促快递员无果,将其投诉,没想到,第二天快递员就登门报复,捅了他两刀,其中1刀刺穿胸壁,直接捅到了肺上。
为何快递员变得如此嚣张?一个投诉有多大的威力,可以让快递员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枉顾他人性命?
这源于行业的问题,也是制度的问题。目前中国快递有两个极端,一个是高收费高服务,另一个是薄利多销,快递公司以降价来抢夺市场的时候,快递量上涨,快递员的压力加大,在计件工资制度下,快递员为了多挣钱,必然会在派送服务上大打折扣。最明显的做法就是不送货上门,顾客的权益受到挑战,冲突就发生了。

除此之外,快递行业“以罚代管”也成为快递行业的普遍现象。18岁的张顺平,是北京某驿站的快递员,双十一期间,每天5点15分起床,从宿舍赶到快递站点集合,站点老板6点钟拍照,没在照片里的快递员将被扣除至少50元。
张顺平8月份就因为迟到被罚了1000多元,他表示,迟到只是罚款名目中的一项,旷工、迟到1小时以上、没签到、被投诉、签收率不合格等情况都可以成为罚款的理由。
张顺平的经历不是个例,《2021年中国快递员权益保障问卷调研》显示,受访快递员当前最担心的问题是投诉罚款过多,近六成快递员每月被罚200元以上,27.1%的快递员每月被罚200~500元,25.98%的快递员每月被罚500~2000元,还有4.35%每月被罚2000元以上。
增长的快递业务量牵动整个物流网络,最终压在快递员身上,许多快递员面临超负荷的派件压力。去年11月,陕西西安一名快递小哥,双十一高峰期间,派件多压力大,再加上一些客户急着催件,精神高度紧绷,便通过暴力摔快递来泄愤。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显示,快递从业人员中,有38.05%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24.51%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高负荷的工作强度没有高收入匹配。54%的快递员每个月收入少于5000元,32.96%的快递员每个月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月入过万的快递员仅占4.04%,工资可以基本准时发放的快递员仅占不到一半,三成快递员所在公司“压工资严重”。
当有投诉就猛起来罚、以罚代管等问题一件件袭来时,矛盾就会产生。回到新闻事件本身,这一切都是行业和制度的错吗?
在顾客看来,快递员、外卖员都属于服务行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有该有的服务态度。现实的压力,让快递从业人员更迭频繁,据统计,有40%的快递员会在一年之内就选择转行,大多数转行快递员除了无法忍受投诉带来的处罚,还有部分客户对他们的不尊重,快递员和外卖员一直被认为是底层工作者,他们遭受的白眼和嘲弄不少,心里积压的怨气,在无法忍受时便会一股脑的发泄给客户。
快递员的不容易大多数顾客都会理解,所以才默认了“送货不上门”,在要求客户理解的同时,也要尊重客户,送货上门不是无理取闹,这是快递员本职工作应尽的义务,双方遇见事情,应该冷静的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地沟通,公司也不要有投诉就罚,应该根据顾客投诉认真调查核实,拿出解决方案,快递行业才能更好发展。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