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线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

1.能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直线运动,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能从物理学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自然与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
2.了解建立质点模型的抽象方法和质点模型的适用条件,能在特定情境下将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物理模型建构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知道证据是物理研究的基础,能使用简单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3,会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等实验。能明确科学探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制订实验方案是重要的,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会使用基本的力学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利用实验数据描绘物理图像,能根据图像得出实验结论,知道实验存在误差。能表达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认识物理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具有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1.匀交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重点的是v-t图像,但考题中也会出现x-t图像、a-t图像、a-x图像及F-x图像等。
2涉及摩擦力时,多数情况下是已知相对运动趋势或运动方向,也可能通过分析计算才能确定摩擦力方向。
3,运动学的两个基本公式:运动学两个基本公式及牛顿运动定律中的F=ma属于常考点,这些基本规律常常融合在不同问题中考查。
4.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5.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纸带的处理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
(二)曲线运动、功能关系和动量
1、能对常见的机械运动进行分类。会用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知识分析曲线运动问题,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简单的天体运动问题,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能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释常见的有关机械运动的问题。
2.能认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特征。通过研究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运动形式,体会物理学中实验或理论推导的方法,以及化繁为简的研究方法。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能对关于机械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的一些错误认识提出质疑。
3.会做“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
能明确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由此设计实验方案。会使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获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特点,进而归纳出实验结论,并尝试对其作出解释。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能从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的角度,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深化对勿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能用动量和机械能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机械运动现象,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和相对论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包含大月想象和创新,科学理论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然的探索永无止境。具有探索自然、造福人类的意识。
1,应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解答抛体运动是必考点,重点是平抛运动,但类平抛运动也必须掌握。
2涉及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分析很重要,最低点、最高点或临界情境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定是考查的重点。还要注意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多种表达方式,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要认识清楚。要明确天体运动的变轨条件,理解双星及多星运行的原理。
5、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和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综合考查,考查的力度应该不低于全国卷。
6,提高新情境下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
(三)电磁场、电流与电路
1、能用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描述电场或磁场的性质。会用库仑定律分析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用电势能和焦耳定律等分析电学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在实践中能做到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具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知道电磁场的物质性,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能利用场的性质解释有关电磁波的现象。形成初步的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并能以此观察和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点电荷模型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进一步了解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能用电场线、磁感线等模型分析电场和磁场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在问题分析和论证过程中,能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
3.会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能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实验方案,能选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能根据图像获得结论;能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并能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物理术语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对电磁学及能源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科学对技术的推动作用,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明确电场强度不同表达式的区别,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含义,知道比值定义式的特点。
2、能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规律。
3、掌握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并能灵活应用解答问题,
4明确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5、理解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掌握与电场力相关的功能关系。
6·与恒定电流相关的实验属于必考内容,要明确实验原理、器材选择、电路设计、实物连接、数据获取与处理、误差来源等。
7,重点:①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电阻的测量,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②电表的改装;③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④多用电表的使用。
(四)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电磁波
1,能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的内涵。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和电磁感应的问题。能描述电磁振荡的过程,利用场的物质性和场具有能量的性质解释有关电磁波的现象,能说出电磁技术在生产生活、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一些重要应用。能认识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能根据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理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磁现象,能对常用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中有关的一些电磁元件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作出解释。
2,能进一步应用磁感线、匀强磁场等模型综合分析磁场和电磁感应问题。能恰当使用证据推出物理结论或质疑已有结论。能通过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有关的科学探究,掌握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与归纳的方法,能从实验归纳和理论演绎等不同方式来研究物理问题。
3.会做“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能根据检验假设的思路,制订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能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发现规律,进而通过归纳形成简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能分析实验中存在的误差,能判断误差的来源。
能写出完整的科学探究报告
通过对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电磁波等内容的学习,能根据电磁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历史,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在工业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会分析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磁场(组合场或叠加场)中的运动,往往以压轴题出现。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有时独立考查,有时综合考查。几乎每年都有考题。要明确两种感应电动势的区别,会准确画出与电磁感应相关联的电路。
3.电磁感应图像的考查往往出现的是B-t图像
4、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有效值的物理含义,会处理变压器与负载的关系,理解远距离输电的特点。
5,交变电流的有效值要从热效应角度理解,注意图像与有效值的关系。
6,理解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的关系。
(五)机械振动、机械波与光学
1,能用恰当的物理量描述简谐运动和机械波,能说明机械波的特点,并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知道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应用,认识光的波动性,知道光是横波。
2·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振动或摆动的特点,建构简谐运动、单摆等物理模型。能运用这些模型分析问题,通过推理得到结论,对相关现象作出解释。会用系统的思想和守恒的思想分析物理问题。能恰当使用证据说明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观点。
3,会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能恰当选用基本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会设计实验方案,能对实验器材进行规范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认识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尽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意识。能通过不同方式分析数据,获得结论,并尝试作出解释。能用科学的语言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对机械振动、机械波与光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内在一致性和适用范围,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在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1,明确振动和波的关系。单个质点的运动和大量质点的运动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加以区别,运动规律与图像的结合属于常考点。
2,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知道形成明显干涉图样的条件。明确相应的含义。
3,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椎对简单,注意周期的测量方法。
4、折射定律、全反射综合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光路、几何图形的关联是解题的关键。
(六)热学、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及特点。能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说明光电效应现象,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特点,能说明原子核的衰变裂变、聚变和放射现象。知道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具有较为完整的物理观念。
2.认识建构理想气体、原子核式结构等模型的必要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理想气体模型分析和研究实际气体的问题,能用等温、等压、等容的理想过程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气体状态变化。能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热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并能恰当、合理地使用证据得出物理结论。具有多视角观察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3会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知道测量微观物理量的思想和方法,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操作获得实验数据,并能在实验中体现减小误差的方法。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能写出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正确表达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关于热学、原子结构与原子核以及波粒二象性等相关内容的学习,知道所有物理结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学习与研究中做到实事求是,能与他人合作。通过对热力学定律和核能等内容的学习,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系列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区分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知道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能利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
2明确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3,明确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分子速率、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
4、掌握三个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能结合图像解答相关题目。
5、理解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把握与气体相关的功能关系。
6·理解原子结构模型,知道玻尔假说,能解答氢原子能级跃迁或电离的条件及产生的光谱。
7,明确光电效应现象及规律,把握光的波粒二象性。
8,知道核变化产生的三种射线的区别,明确核衰变、人工核反应、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及典型的核反应方程。
9.理解核力的特点,知道比结合能的含义,会计算核能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