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永远不等于“靓声”。对于外表,我觉得HI-FI器材一般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1、外表往往很简练,外形一般都不夸张,不会把汽车喷漆、高级桃木等各种饰特搭配形成好象很新潮、超前的效果(20万元以上的器材另当别论)。
越高档的器材材往往越是朴实,您不妨留意一下一些欧美音箱,都是很普通的外观,甚至有点简陋,但出来的声音往往是级品。
误区四:买贵的
对于音响器材,价格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基素质,10000元的器材当然会比1000元的器材好很多,但是卖5000元的器材就不一定比卖4500元的器材要好,档次越接近的器材更加是这样。
因为每个厂商的设计水平不一样,所用元件不一样,零件进货渠道不一样,成本控制水平不一样,销售渠道费用不一样,广告投入不一样等因素,造成水平接近的产品往往市场价格相差很大,因此不要迷信价格,一定要去听和比较。音响是拿来听的,不是用来斗富的,千万不要用价格去衡量器材的水平。
而同一品牌下的情况相对好一点,定位高的器材用料方面一般都会比定价低的要好,但也不能百分百肯定,不排除厂家故意提高价格以提升某一款器材的档次,用料可能都是差不多的货色。

误区五:迷信所谓的“名牌”
名牌往往是质量和实力的促进证。在音响界,各种名牌有许多,在不熟悉每个名牌下面产品系列的特性时,往往把名牌等同于“靓声”,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误区。、
现在音响市场还很不规范,许多音响厂商往往就是只炒作品牌,不做品质,往往做出一大堆牌子响亮的“音响家私”,例如会开设很多专卖店和概念店。
另外,一些国内厂家原来在HI-FI的路线,开始把目标客户转向非发烧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销售门面的装修和过分追求器材的外观,器材的内部质素并不见有太大的飞跃。
而某些外国很有名气的品牌,也开始在国内进行组装生产,其素质相对原厂货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相反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牌子(可能在HI-FI界已经比较有名气,但业界以外的人知识不多),由于其注重提高素质大大多于注重品牌的炒作,反而可以制作出“靓声”的产品。
进口的器材更加是这样,一些少人知道的牌子往往才是好东西,所以品牌要考虑,很多朋友都喜欢买老的音箱和2手进口音箱这样的人似乎比较了解其中的原由,看来近几年出产的音响的确不如以前的了。

误区六:个头大的,没错!
通常情况下,喇叭单元的尺寸相同的时候,更大的箱体能够提供更好的声音回放表现,但这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于一定尺寸的扬声器单元,无畏的增大箱体,而不采用特殊的箱体内部结构,也是违背科学规律的。
举个例子说,几年前南方市面上曾经销售过一款假冒的LG品牌音箱,它仅仅使用了2寸的扬声器单元,但是却使用了比普通4寸2.0还大的箱体,加上储备功率的不足,其声音表现也就自然不尽如人意。
相反,整体设计优秀的音箱,即使喇叭单元较小,即使音箱箱体也较小,但是同样能够会放出非常出色的声音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看音箱的大小,而是要看音箱的从电路到箱体再到扬声器的选择等等这一系列的整体设计!

京东KFW凯浮蛙KTV-510
欢迎各位评论转发交流~
下一篇:薰衣草花语和寓意 薰衣草浪漫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