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绕不开的一个词汇就是——公摊面积,因为公摊面积直接影响到你房子的得房率高低。什么是公摊?究竟多大面积才合适?钱花在公摊上真的“打水漂”了吗?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避坑吧!
1、首先,什么是公摊面积?
一般来讲,建筑面积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室内面积,一个是公摊面积。
室内面积(套内面积),由使用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组成,使用面积即各个房间的面积总和,但不包括窗台、露台和开放式阳台。室内面积和使用面积相差不大,很多时候大家也混为一谈。
公摊面积,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分摊公共建筑面积,一般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电梯前厅、楼梯间、电梯机房、消防通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房屋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还有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面积的一半。
2、公摊面积计算公式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小区里所有公共空间都要业主买单,这五个地方是不计入公用建筑空间的: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中、车道、供暖锅炉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小区服务的物业管理用房、社区用房等。
4、其他购房人受益的其他非经营性用房,需要进行分摊的,应在销(预)售合同中写明房屋名称、需分摊的总建筑面积。
5、还有小区门卫的房子。
3、公摊面积多大合适?
有一部分面积是你付了钱却用不上的,房价这么贵,白白浪费几十平米还得了!所以消费者就理所当然的觉得公摊面积越小越好,越小就代表开发商越“良心”。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它真的越小越好吗?
一般来说,公摊面积在20%至30%之间都算正常。在有电梯的塔式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公摊面积通常在20-30%之间。由于现代住宅类型多,从高层到别墅,不同类型的房屋配套也不相同,因此公摊比例也无法设定上限。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摊比例:
无电梯的多层建筑:公摊率约为5%-10%。
有电梯的板式小高层建筑:公摊率约为15%-20%。
有电梯的板式高层建筑:公摊率约为18%-25%。
有电梯的塔式小高层建筑:公摊率约为18%-22%。
有电梯的塔式高层建筑:公摊率约为20%-30%。
4、购房者如何避开公摊的坑?
1、别盲目追求低公摊
公摊面积越小,套内建筑面积就越大,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面积由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两部分组成。但并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公摊面积过低也会降房屋质量。
2、“零公摊”的销售噱头不可信
很多开发商会打出“零公摊”的销售噱头,会通过送入户露台的方式,将送的面积“对冲”公摊面积。国家对于公摊已有明文规定,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住宅根本不存在的。
3、实际公摊面积高于开发商提供的数据
一般开发商会告诉客户房屋都有公摊面积,但实际交房的公摊面积会有差别,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些低一些。
4、开发商故意引导消费者忽略公摊面积
一般来说,开发商都会在开盘当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摊比,但一般都是放在较不显眼位置。而购房者也会忽略去看这些公示,所以对住房公摊面积不太清楚。
免责来源: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如涉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