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蔬菜,它外形长得像丝瓜,摸起来手感像冬瓜,吃进嘴里口感味道又有点像葫芦。大部分人吃过却叫不出学名,看到它的名字却又不会念,听到它读音又恍然大悟,它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瓠”。

扫盲贴:不念“夸”也不念“瓜”
【瓠】正确的读法应该是hù,一些地方称之为瓠子或者瓠瓜。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蔬菜。
瓠子的身世比较复杂:根据科学界标准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法,它属于葫芦科,又属于冬瓜族,实际上它就是葫芦的“表亲”,是葫芦的变种物种。
瓠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有长条形也有葫芦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是这样描述它的分类的:
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瓠;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卢。各分名色,迥异于 古。以今参详,其开头虽各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卢,今之药壶卢是也。
更好玩的是,葫芦形状的瓠子老化之后质地坚硬也能做水瓢,这和它的近亲葫芦功能惊人一致,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甚至拿它作乐器。

好吃有营养,健康功效也不少
营养价值:瓠瓜和葫芦瓜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其他蔬菜相比,其营养价值较低。不过它们都含有一种干拢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拢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和作用。因此,瓠瓜和葫芦瓜一样,宜于一般人食用。
瓠瓜和葫芦瓜一样,只能熟吃而不能生吃,且多在夏季食有。瓠瓜的食用法同葫芦相似,有炒、烩、做汤、制馅等,如瓠子饼、瓠子塞肉、瓠瓜炖脚爪、瓠瓜炖肥鸭、瓠瓜淡菜汤和焦炸嫩瓠子块等。
食用功效:
1、瓠瓜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肾经;
2、具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
3、主治水肿腹水,烦热口渴,疮毒,黄疸,淋病,痈肿等病症。

除此之外,瓠子还可以入药:
瓠子入药,能清热止渴,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适宜各种类型的水肿,诸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或热病口干之时食用。
苦瓠子有毒 食瓠要认真识别
食瓠前应先品尝其瓠茎(柄),去皮后再尝瓠皮,如果瓠茎、瓠皮有苦味,则应认为是有毒素苦瓠,应弃之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