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去餐厅吃饭,喜欢用热水把碗筷烫一下;
外出吃饭前或者是旅游不方便的时候喜欢用免洗洗手液搓手;
家里的用品或者小孩的玩具,定期用酒精擦拭...
我们自己或者身边很多亲人朋友喜欢这么做,认为这样做就可以杀菌消毒,那么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好好讲讲我们日常的这些消毒手段!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清洁
把看得到的脏东西洗干净!比如把衣服上的油渍洗掉,一般来说就只是清洁的级别。
清洁这一步只能清除一大部分的细菌,但不能完全把他们灭掉。
2.消毒
比清洁更高级一点,就是干掉
除芽孢外 所有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害的东西。如果说拿水把碗上的渣渣冲干净了算是清洁的话,那放在热水里面煮沸这个阶段就算是消毒了!
3.灭菌
“干净”的升级版,严格来说,专业的灭菌可以杀灭物品上一切微生物,所有的细菌无论好坏都会被消灭!最后呈现出的是“无菌”的环境。
二、用得最多的日常消毒方法,到底靠不靠谱?
第一:用开水烫碗筷
首先我要说日常我们用开水烫的做法完全没有作用。想要达到消毒①要将消毒的东西完全浸没水中;②加热煮沸至100℃至少5分钟。
我们日常用开水烫一下的方法,这两点都达不到。顶多可以达到清洁的作用。
如果我们想把自家餐具消毒可以这样做:
把洗干净的碗筷放入锅中,用水没过碗筷,然后从水开了起算,煮沸15分钟。
虽然煮沸至100℃后5分钟可以杀死普遍的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但考虑到有些餐具设计的边边角角,5分钟可能消毒不彻底,如果煮15分钟是可以保证妥当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家里用的是塑料碗筷,则不能这样消毒,因为塑料制品可能含有各种添加剂,煮沸可能导致其变形甚至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消毒频率控制在每一到两周一次就行,太频繁煮沸消毒可能缩短碗筷使用寿命,尤其竹木材质的餐具。
第二:湿巾擦手、擦碗筷
湿巾真的是使用率超高的东西,手脏了擦一擦,如果出去吃饭的碗筷不干净也会用湿巾擦一擦。但是大家知道平时用的湿巾种类吗?
目前市面上的湿巾按用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只有清洁作用不能消毒的普通湿巾,主要用于皮肤清洁湿润;第二类是带有抑菌功能的卫生湿巾,能抑制细菌生长,但不能达到消毒水平,多用于皮肤;第三类是消毒湿巾,能达到消毒水平,用于皮肤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所以,但是市面上大多是前两种类型的湿巾,如果出门在外没有洗手的条件,用清洁类湿巾擦擦手是可以的!如果有条件洗手,还是用水洗手比较好。
第三:用免洗洗手液代替洗手
免洗洗手液是不能经常用的。
现在市面上卖的免洗洗手液,是指可以替代流水冲洗的洗手液,含有杀菌(醇类为主)和护肤成分,里面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
刺激
性,尽管含有护肤成分,但还是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而且这个速干的免洗洗手消毒液易燃,要远离明火,单独交给娃娃用的话是非常不安全的。
并且免洗洗手液不能达到清洁的作用,如果手上有灰尘,涂再多的洗手液也不能起到去除灰尘的作用。
第四:用酒精擦日用品
酒精就是乙醇,是可以达到消毒水平的消毒剂,临床也常用浓度70%-80%的酒精来消毒皮肤和物体。但酒精也具有
刺激
性,尤其对于儿童有害,容易引发皮炎。日常生活中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拭日用品消毒,尤其是含有多种添加剂的食用酒精,特别是对于孩子的玩具。
最后小编想和大家说日常用品,只要肉眼可见干净,定期清洁放在太阳下晒干就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其实我们人类的皮肤表面和粘膜本身就有很多常居细菌的,有很多还对人体有益,少量的常见菌也可帮助人体形成正常的微生态圈,提高抵抗力。如果长期消毒,严格无菌很容易造成我们人体菌群失衡,患上一些皮肤疾病等,如果一直都生活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身体的免疫能力也会越来越低的。没必要在卫生上那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