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自汶川地震之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这一词被大众所了解。
彭凯平教授以9·11事件为例,表示不仅美国参与事件的人产生了PTSD症状,好多普通美国民众也出现了PTSD。
这种应激障碍,就是一种心理创伤。
当面临生命无法承受的丧失,当生活翻天覆地,很容易产生这种心理问题。
这种病人表面看起来很正常。言语寡淡,表情冷静,不激烈也不颓唐,几乎看不出内心的簸动。
记得前些天看新闻,一个老妇人的丈夫被确诊新冠肺炎去世,这个老妇人非但没有哭泣,而且表情淡定,只是拿着丈夫的X光片和一些资料告诉采访者:“这是我丈夫的,我要保管好,到时候去殡仪馆需要”。
要知道,遇到巨大打击时,情绪没有比情绪喷泻更可怕,因为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只会通过另一种更可怕的方式表达出来,往往就是可怕的精神症状表现。
就像《言语的秘密生活》里的幸存者,她在劫后余生里,也一直是麻木地、机械地生活。
本需要保护和疏导的她看似“很坚强”,
但她的感受被唤醒后,她说:
“我怕有一天,可能不是今天,也许不是明天,但是有一天,突然间,我会开始哭,没人可以让我停下来,眼泪充满整个房间,我无法再呼吸,我会把你也拉下来,然后,我们一起淹死……”
除了面对创伤应激障碍外,好多没确诊的武汉人还有一种特殊情感——内疚感。
前段时间武志红和曾奇峰发起了一次线上直播。
作为土生土长在武汉的心理医生,曾奇峰表示自己有种内疚感。
“有人在受苦,我却在过着安稳如常的生活”——即“远方的哭声”。
如果说,在疫情自1月持续至今的此刻,大多数人已经能够处理最初的过度恐慌与怀疑,但这种微妙的愧疚,仍然在困扰着不少人。
这种情绪其实十分常见。在苏珊·桑塔格的《关于他人的痛苦》一书中,她通过对记录着灾难和战争的摄影作品的讨论,指出观看者们可能由此形成的某种无力感和愧疚。因为远方的灾难和哭声会提醒我们一个似乎在日常里总被忽视的问题,即我们关于这些“远方的”不幸的无能为力。
桑塔格说:“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心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这样的情绪会存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如果不加以觉察,很多时候根本无从了解。
但这样的内疚感会产生巨大的不安,正如抗日时期,清华大学救国会在其《告全国民众书》里所说的:“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面对灾难,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给那些非确诊但正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人说:
请一定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放过自己!
停止自我加害!
但如果这些还不够,你要接受这些情绪,让这些情绪释放出来,哭,就是疗救。
不要忍,不要憋。这不丢人。在这种情况下,宣泄就是重中之重。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倘若这些还不够,请拨打心理求助热线,这一点都不丢人。
在楚地中央,很多心碎正在等待疗愈,很多幸存者正在长夜痛哭......
但愿春暖花开的此刻,那些备受情绪折磨的人,内心也会随之春暖花开吧......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专栏实战森田疗法应对焦虑抑郁作者:阿尔法心理研究所49.99币137人已购查看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告诉你必须接纳它(专业解读)
再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过去焦虑抑郁经历让我重新顿悟
专栏实用焦虑障碍自助方案作者:阿尔法心理研究所49.9币113人已购查看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