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就在昨天,我们刚刚度过了西方的情人节,余光中说:“我们的情人节是元宵节。我们的诗词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浪漫!”元宵节,除了被称为“灯节”“上元节”,还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从古至今,我们文人墨客们的诗词歌赋和戏剧民俗中都不乏元宵夜有情人相会的情境。
这些日子,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办中,不知大家有没有观看比赛?从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雪如意”赛道再到谷爱凌的“金龙战袍”和女冰的“双龙护膝”......中国式的浪漫无处不在。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闹元宵、看花灯的民俗活动减少了,但是我们对新的一年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不会减少。“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这个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的浪漫。
灯火阑珊,蓦然相逢
古时男女缺乏交往的机会,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擦出爱的火花。所以元宵节很自然就成了古时情人相会之日,元宵节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国人最美的相遇,大抵都在元宵这天。如欧阳修亦有诗云:“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的男女在灯下相见,在这流动的灯影间,蓦然相会,造就良缘美眷。
也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家人相聚猜谜,情人相遇成侣。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在这灯影之间被见证圆满,不少地区还有放飞天灯、放逐水灯的习俗。
夜空冉冉的天灯,水面漂流的水灯,是耿耿星河,载着许多新年的期盼。古时,相恋难,见面难,时间把思念酿得绵长。
花灯映月,春色几许
上元佳节,更是少女们的节日。古时女子受礼教约束,平日独守闺中,很少出门,唯独元夕张灯,可以出门赏灯。
李清照晚年的时候曾怀念北宋的元夕,她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中写道,“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那时汴京还是繁盛的模样,正月十五那天,日暮余晖像融化的金子般灿烂。日将落,月渐升,云中透着彩霞,围着淡月。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闺门中的闺蜜们,个个都戴着帽子,帽子上插着翠鸟的羽毛,还有用金线撵成的雪柳。
一边观灯,一边观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地争相吸引意中人的注意。她初见这般情景,也如后来杜丽娘游园时动了春心一般,不由感叹,“春意知几许”。
这般美好的春天,要如何度过呢?因为疫情的缘故,让这几年的相见重逢变得格外艰难,新的一年,愿我们就像这个词牌名一样,常年永遇乐,寻到自己内心的幸福与安宁。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如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