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金三银四的求职季,就到了各路大神HR“大显身手”的时刻。
他们都在努力着,把一个普通的招聘季,变成“HR迷惑行为竞赛”(手动狗头)。
他们言词犀利,你想了一晚上的面试技巧还没展示,就可能被气到吐出一口老血。
如果你听了太多“我们之后会通知你”后,也学着放一次鸽子,他们会不惜背上法律风险,也要让你明白,HR的尊严不容许一丝亵渎。
当然,如果你试图反击,HR还会让你知道,他在健身房努力的成果。
曾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成的员工都不喜欢自己的公司的HR。
在知乎上搜索HR,一个被阅读将近200万次的回答,也验证了这一调查的真实性。
那么,HR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就沦落成了职场“人人喊打”的角色?
01 HR是资方代表
从HR的工作内容来看,HR这一岗位出现伊始,就与资方站在一起。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来自于老板的赋予,是老板与管理层权力的延伸。而这注定了在面对员工与公司产生纠纷时,HR会更倾向于同老板和管理层站在一起。
当然,就算HR注定要为资方争取利益,但若是大部分HR还能以法律为底线,不与资方同流合污,那么HR名声倒也不至于如此。
但现实是,面对资方不合理的要求,HR往往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法律,不惜欺骗恐吓压榨员工,来达到目的。去年拼多多事件中,HR的精彩表现,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此,员工自然难以对HR有什么好印象。
02 职能定位的错位
相比于外企对于HR服务角色的定位,国内企业对HR这一岗位的定位存在明显偏差。
外企的HR除了管理职能外,他们承担得更多的是服务者的身份。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王吉鹏曾举例“在NOKIA北京公司,HR部门可以帮员工统一代办私家车的一系列手续,如果上班途中出了事故,员工可以直接打电话给HR部门,由HR部门帮助员工来处理,员工只要去安心工作就可以了。”
但反观国内企业,HR不仅自身不愿意参与到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来,公司的管理者也对HR的认知存在偏差,也不愿意赋予HR过多的自主权,即便HR想要更好地为员工服务,也会因为没有话语权被迫放弃。
职能定位的偏差,造成了HR的职能缺失,没有得到服务的员工,当然不会认可HR。
03 专业素养良莠不齐
想做一个优秀的HR,一定是要有专业能力来支撑的,但从现实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HR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背后的原因,除了HR这一职业进入中国较晚外,更重要的是专业HR动辄一两万的薪资,让一般企业无法负担。大部分企业只能被迫放弃,转头去招聘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在简单培训后,让他快速入职,去处理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
大量经验和能力都欠缺的人涌入HR行业,自然造成了HR在招聘或者处理公司事务时,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应对。开头HR的迷惑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上述的问题不代表所有HR,还是有相当部分的HR尽职尽责,用出色的专业能力在为大家服务。可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不专业的HR,乐业君还是建议,你要么跑路,要么别被HR抓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