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Q 是整个互联网聊天工具的鼻祖,是三个以色列人在1996年推出的一个软件。ICQ意为“I seek you(我找你)”的谐音,即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你,发生沟通和联系。1998年,AOL收购了ICQ。Hotmail的创始人之一巴迪亚腾讯TM当时的界面,对标MSN Messenger,力求商务范和简洁可能是腾讯史上最决定命运的一场收购MSN Messenger 的“脱机”状态是后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MSN Spaces 的推出,应该是一项颇有战略眼光的行为,但是很快因为摇摆不定的策略而慢慢消沉,最终宣布关闭,带走了诸多MSN 用户最后的一丝黏性。在这个过程中,MSN也不是没有一点作为,比如就尝试和当时风头正旺的“开心网”进行通讯录互通。但是,MSN没有把这块做深,反而给“开心网”带去了很多活跃用户。当然,“开心网”最终也泯然众人。张小龙在每年一度的 “ pro 公开课”上
这时候,坊间又有一句话开始流传:
“小孩才用QQ,大人们都用。”
专门问了一个92年的女生:
“你用过MSN吗?”
得到的回答是:
“没有,只是听说过。”
然后我又问:
“是不是你们这一代的同学或朋友之间,都很少用MSN?”
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
其实我根本就没打算问95后,因为答案肯定可以猜到。但我掐指算了下,92年前后的那一代人在可以自由使用聊天工具的时候,MSN确实已经过了黄金期了。等她们踏入职场的时候,MSN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有时候想一想,还是一件挺让人感慨的事。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但是,就像我之前写过的好几篇著名企业的故事一样,从来就不会有莫名其妙的衰败,每幢楼倒塌的背后,都能找到原因。
就在前段时间天,的版本更新到了 V 7.05 :未看完文章的“浮窗”可以设置成5个了,朋友圈的视频可以直接播放了,可以在朋友的“视频动态”发表私密留言了,等等。
你说这是什么石破天惊的大变动吗?不是。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月活已经超过10亿的即时通讯工具,还在努力地进行变化。
再大的巨无霸,说倒就倒,垮塌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唯变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