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觉察、协调我们与乏味感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很可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今明两天,我们将一起解锁乏味感。
今天,我们会帮助大家觉察自己生活中的无意义感、酗酒习惯、忙碌感、抑郁、虐待型关系等是否与乏味感有关。
Bernstein区别并描述了两种乏味感:
本文围绕着第一种,即慢性乏味,展开讨论。
但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味道,这是源于生活这个瓜本来就没有味道呢?还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能力尝到生活这个瓜的味道呢?
上面这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研究“乏味感”的趣味所在啦!
慢性乏味包含一个关键要素:
某个既定的现状或自己整体的存在都令人感到不满足。
但慢性乏味的表现远比“不满足感”复杂。接下来,我们将展开介绍一种最显著的特征,以及4个由其延展的特征。
慢性乏味最显著特征是:
听起来有些玄虚。我们不妨读一读法国作家Georges Bernanos的小说作品《乡村牧师日记》,他曾对乏味不易觉察的破坏性做出这样的描述:
这就是慢性乏味者最典型的感受。
觉得这样的描述还是太太太太玄虚了?
接下来,我们就借发生在珍妮花身上的小故事,为大家介绍慢性乏味的4种延展特征:
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觉得自己或身边的人可能受到慢性乏味的困扰,别怕,你并不是孤单一个人!
之后的文章,我们将解锁这些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