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哈利波特》原著作者J.K.罗琳和彩虹圈那点事,没完没了了!
电影制片人计划重启该系列,拍摄一部全新的觉醒网剧。
其中将启用大量的跨性别演员,就连哈利波特的爸爸都不能由白人扮演。这样一部绝对“正确”的电视剧,专门针对J.K.罗琳与少数群体的摩擦与争议。
该剧将在6到7月开拍,目前对演员属于公开招募状态,还没有任何眉目。可以确定的是,尽量不用白人演员。
原班人马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赫敏”艾玛.沃特森和“罗恩”鲁伯特·格林特,均不会出现在新剧里。
作为一部颠覆观众认知甚至是三观的新作品,偏要套用在《哈利波特》的人物身上,简直匪夷所思。
哈利.波特明明是个白人男孩,非要安排非洲、亚洲或是拉丁的爸爸,难道他有个别称叫“隔壁老王”?
还有哈利.波特的妈妈由跨性别者扮演,主要目的是尊重她们与【生而为女】的普通女性一样,拥有做母亲的权利甚至是能力。
另外,片方特意提到了“非二元性别”(Non-binary gender)。
也就是一个个体,两个性别,外媒用“they”(他们)来称呼。
简单理解,TA的身体中住着男人和女人两套心理认知系统。时而男时而女,是男又是女。
著名歌手萨姆.史密斯和黛米.洛瓦托都是“非二元性别”的代表明星。
只能说,片方为了蹭IP和原著作者争议的热度,考虑周全、目的性强。
可笑的是,制片人的地理似乎不太好,把亚洲和印度并列。生怕自己落下任何有色人群,显得生硬又心虚。
J.K.罗琳与彩虹群体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她的本意是指出生理上的不同。
比如女性的更年期症状,与男变女后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相同。心理上的共情,不代表生理上的共鸣。
众所周知,这些年好莱坞对职场的多元化非常沉迷。
《雷神》的洛基真成了“基”,安吉丽娜.朱莉出演的漫威电影有彩虹元素,《毒液》也在搞CP,就连迪士尼的美人鱼都换了颜色。
英伦与北美环境不同,有趋势但不严重。功成名就又主打儿童文学的J.K.罗琳不受好莱坞主流思想影响,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即便道歉,声明没有冒犯彩虹群体的意思,但是依旧头铁地坚持自己的信仰。
一般来说,没有强烈反对或是出言不逊,热度过去就没事了。
可是《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那些演员,非要在沉默之后纷纷回踩,带动了第二波舆论。
国内网友大多吐槽他们是“白眼狼”,对捧红自己的作者落井下石,而在外媒眼中他们却是大义灭亲。
关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已经没有第二种答案,想要明哲保身就必须统一战线,推翻J.K.罗琳的那条战线。
想必不少人都听说了,国外甚至要取消罗琳的原著作者身份,着实荒唐可笑。
《哈利波特》新作的重启,制片人和J.K.罗琳杠上,到底是伸张正义还是毁经典,观众自有判断。
不过罗琳拥有版权,想要拿她笔下的人物做文章没那么容易。
片方有两条路可以选:
第一,向罗琳买版权后魔改。可是J.K.罗琳不缺钱,不会让好莱坞把自己的故事改得面目全非。
第二,先斩后奏。片方可以先拍,播出后再与罗琳打版权官司。
不管是哪种思路,重启计划都带着迎合某个群体和某种特定价值观的“偏执”。
多元化是好事,可以原创开新坑,而不是屡屡朝经典下手。每个群体都该被尊重保护,但是人人平等,不该被偏袒享特权。
我始终认为J.K.罗琳的说法没有大毛病,就算科技发达,生理也存在局限性。即便取得了法律上的新名字和新性别,一个跨性别者却无法在腹中孕育生命。
医学发达,社会开明,本应容得下更多的声音。而不是专门拍一部针对谁、讨好谁的作品,带动风向往一边倒。
觉醒版的《哈利波特》,你想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