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成都模仿北京,我有我的看法。
先从58年说起,成都市区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第一代四川领导人,也可称为老红军土八路,他们具有的远见卓识让后来者不如。修锦江宾馆和锦江大会堂,连带就修了人民南路,现今也是市区较宽较大气的一条路。更让人钦佩的是人民南路把当时的川医一分为二,决策者和设计者就在人民南路下面打了一条下穿隧道,有汽车道和人行道,现在还在使用,是不是有点开先河的意思。接着开始修环城公路,就是现在的一环路。此路大概是60年修好的,在国内不知算不算早?那时成都的汽车极少,有点超前了。然后就是九十年代中期修的二环路,直到2000年左右,二环路还打不到出租车。2000年初,买个托托,二环路上开起一个爽。2001年,85公里长的成都绕城通车,上去遛了一圈,没什么车,免费半月,直到川A免费上路,才经常上去,现在已经是成都最堵的一条环线。02年,52公里的三环通车,主道双向八条,辅道双向四条,全高速设计,全免费。成都道路对外地车辆是比较友好的,成都人交了好多年五路一桥费,而对外地车没什么限制。一绕早就堵得很,完全可以在早六点前晚八点后禁外地货车通行,可以减堵,一直没人提过。北京三环96年就开始对货车限行了,那时外地进北京的车已经开始收费了。二绕免费时走过一段,三绕可能不会上去了。所以成都修五环,就是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因为二绕三绕收费,暂时无法分流,修五环就是解决分流问题,不是学北京的问题。成都有内环,一环,二环,二环半,遗憾的是政府把百姓通俗叫法改成中环,有如外双楠的龙腾路,那的老地名叫龙爪堰,龙爪大队,就应该叫龙爪路。三环,三环半,然后三条绕城,再修一条五环,一绕以内,都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所以拥有全国第二的汽车,拥堵指数排在全国十四,交通先行,成都具有一定前瞻性,后来的路,也是如此。现在一个大城市,修好一条路,没有车走,那太幸运了。
简单粗暴,直接上图
从百度地图上来看,北京南北贯线约55公里,东西贯线约60公里,因为城市布局比较方,粗略折算面积为3300平方千米。成都南北贯线64公里,东西贯线73公里,因城市布局为圆环发散型,按圆面积折算面积为4100平方千米。这样来看,成都的辐射面积其实是更大的。
但从客观讲,目前成都的城建大概在一绕内,也即四环内,四环外的城建或还没有大面积展开,或目前属于比较一般的水平。
实际成都和北京城建都还是运用了环线概念,由内而外分环发散布置。城中心属于老城区,外围属于工业区,商业区或新兴园区。
北京,作为首都,政治文化中心,GDP体量近成都的两倍,人均收入高。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美食之都,经济、教育、医疗、文旅等均有良好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成都或跻身一线城市,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地,和内陆一颗闪耀的新星。
我是文艺土建徐老师,关注我[来看我][来看我],交流有用知识,分享生活趣闻。
成都六环和北京六环比面积,成都六环要比北京京六环大,只是北京六环内的发展规模和人口要远远超过成都六环,有人说成都模仿北京,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01: 北京六环的情况
北京六环路叫做北京市绕城高速公路,全长187.6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它与北京市的七条放射形高速和多条国道连接,距离北京市中心大学15–20公里,也是北京市城市区域和郊县区域的分界线,它串联起了北京远近郊区卫星城镇。
比如六环高速公路还直接连接了昌平、顺义、通州、亦庄、大兴、房山、门头沟等新城,人口规模也达到了400多万人。所以这条六环高速公路是这些新城相互连通的重要通道。
02: 成都六环情况
成都六环是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分东西南北四段,位于成都四环路外侧平均10余公里处,设计时速100公里,全长223公里,跑完全程需要两个多小时,该高速公路连接青白江区、金堂县、龙泉驿区、双流区、新津区、崇州市、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彭州市、广汉市、简阳市等12个区(市)县。
一条六环高速公路让成都市中心与郊区、卫星城的联系更为便捷,而且通过立交桥与匝道和周边道路互通,这样全线没有平交,过境成都市区的车辆能快速穿越成都,这样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也要小些,并且它也将中心城区、卫星城以及周边城镇全部囊括进来,这样让它们联结为一,有利于各自区域的内交通,还有人口、区域功能的布局。
总结
成都六环和北京六环从面积上来说,当然是成都六环更大,但是六环内的各方面发展上,成都还是比北京差些,北京六环则是比较成熟,而成都六环有些还在郊区比较荒凉,没有发展起来,不过成都地处平原,它的市中心也大型山脉和河出,所以成都市可以向四面八方均匀扩展,再加上这些年成都经济发展快,将来成都六环发展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