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的意思
在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虽然中午气温不低,但早晚会很冷,清晨的露水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它也由此而得名。所以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它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人们可以明显的感觉炎热的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来了。在白露节气,白天气温仍可达30多度,但晚上会降到20几度,两者温差达十多度,所以清晨的露水才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
白露仲秋指的意思,白露节气已经是秋天的中期了。
今年的白露时间在9月8号,距离今天也只剩下5天的时间。对于不少人来说,白露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节气,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却不一样,因为白露节气的到来,对农业生产影响颇大。除了白露一来,玉米快要收获之外,农村还有“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的说法,咱们来看是什么意思!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就和这个节气的名字一样,白露节气会带来露水的天气。而“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这句话就是说如果白露前后几天有露水形成,则表示晚稻的收成会比较好,这一年是一个好年景。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露水想要形成,既需要水土的湿气,有需要昼夜的温差。水土湿气足够则说明土壤墒情良好,而昼夜温差较大,除了白露的天气特点之外,还有一点是因为白天光照充足。
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积温良好,这样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灌浆结实,能有效的增加晚稻产量和提高质量。所以比起普通的年份来说,“白露白迷迷”可以说是一个丰收象征。
虽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这句话俗语只是老一辈人根据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心得,但是却十分有道理,所以哪怕经历了千百年之久,这句俗语依然在农村广为流传,这就是咱们农村的传统文化,指的好好学习和借鉴。
刚开始咱们讲到的是立秋,那么现在还有六天的时间就是“白露”时分了,在这里首先咱们要知道“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当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白露时分在我们当地都会有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就是说在这一天母亲会在厨房里蒸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那么蒸好以后就会拿一双筷子,把米饭端到门口放着,等到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再收回来洗刷,这种风俗习惯直到现在在我们当地一些老年人仍然这样做,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很少再这样做了,听我们当地的人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寓意“秋收”,因为白米饭都是一粒一粒的,所以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粒粒皆辛苦。
那么今天咱们问题当中的这一句“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的俗语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放到现在还有道理吗,针对此问题结合农村老人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解。
“白露白迷迷”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发现,只要是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就会起很大的白雾,这些白雾到了后半夜会更多,主要就是因为气温的变化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因此到了天亮以后有的时候这些白雾还是久久消散不去,所以大家就会看到一片白茫茫的。
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很多农村的朋友晚上喜爱在露天的院子里睡觉,那么在白露以后就不能这样了,因为起雾以后对我们身体不好,也就是说会很容易引起感冒。
“秋分稻秀齐”
至于说这句话讲的就是稻子在这个时候长的就差不多了,每一穗稻子都是非常的饱满,想必大家也知道饱满的稻穗都是垂下来的,所以从远处看着特好的整齐,好像在等待着辛勤的劳动人民去收获它。
综上所述:
其实这句俗语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寒露楼青稻,霜露一齐倒”其实就是用每个阶段的时候来讲述每一个阶段应该要做的事情和农作物的景象,因此在现在学习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还有2天就是白露节气了,作为24节气之一,过了白露才意味着真的秋凉到来了。白露是第十五个节气,就是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具体的时间在9月8日左右。在古人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这样的描述: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说白了,白露之后,早晚温差很大,夜晚水汽在叶片上凝结成露珠,早上起来一看白茫茫的一片,故称之为白露。对于白露而言,除了气候的变化,对于庄稼也是一个关键期。
首先,从字面含义来看,如果白露节气之前下雨,对于庄稼而言是很有利的事情,但是白露后降雨,就像给人“扮鬼脸”一样,对庄稼的生长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也就是白露前降雨好,白露后降雨极为不利。
我们已经分析过白露的时间,由于白天和晚上温差较大,所以形成了露水。农村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对白露夜晚凉的说明。不仅如此,白露之后,气温是真的开始下降。我们之前说过“立秋不到秋,处暑天还暑,白露凉已至”,白露到来之后秋凉也格外明显,农村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表达了这样的气候变化。
白露节气带来的,不仅是秋凉,还有秋的收获。白露前后正是庄稼收割的季节,在白露之前,正是庄稼抽穗的关键期,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而白露之后,果实已经成籽,正是需求充足的阳光晒干果实。同时,白露前后也是籽粒膨大的关键时期,如果白露前后有雨,正应了“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下降对于庄庄稼生长极为不利,不仅籽粒容易瘪壳,而且会造成庄稼的减产。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白露之后就即将收割,如果这个时候频繁下雨,可能会直接导致收割困难,还有可能造成倒伏,唱起来降雨更会霉变,直接造成粮食减产。
综上所述,对于农民而言,没有什么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的实惠,来的重要。白露前,庄稼生长需要水,下雨有利于结籽丰收。而白露后,庄稼即将成熟,雨水太多不仅不利于最后时期的生长,更有可能倒伏,或者田地水分过多,不利于最后的收割。所以,农村才有“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的说法。
农村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并且总结为俗语或者农谚,用来指导生活或者农业生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下。
“白露前为雨,白露后为鬼”,这是说降雨的。我们知道,白露之前,秋玉米秋花生还没有成熟,这时恰当降点雨水,会有利于玉米花生的饱满,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这时的雨水才像雨水的模样,发挥雨水应有的作用。白露前的雨水,应该是受农民朋友欢迎的。
白露之后,各种秋庄稼会陆续成熟,比如说玉米,大豆会慢慢走向收割期。这时在下雨,就是捣乱啦!不但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还会影响收获。再者,由于季节特点,白露之后要下雨,一般都是连阴雨,花生玉米会霉变,到手的收获会付之东流。因此可以总结为,白露后的雨水像恶鬼啊!
今年的天气极为反常,经历了高温,经历了干旱,玉米缺子少粒,大豆少角,农民朋友艰难的劳作,眼看快有收获了,我们这就摊上了白露后的雨水,看预报一周都没有好天。
庄稼歉收,价格便宜,偏偏白露时节又遇到连阴天,谁可怜,农民最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