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遂自荐,主角毛遂,配角平原君;
二、四面楚歌,主角项羽,配角韩信;
三、门庭若市,主角邹忌,配角齐威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毛遂。
【故事】: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成语】:毛遂自荐
【拼音】:máosuìzì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举例造句】: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拼音代码】:mszj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歇后语】:孙猴子作官
【灯谜】:自己推举自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告奋勇
【英文】:volunteerone'sservicesasMaosuionced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