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
admin
2023-06-05 03:12:24

如果让我朗诵一首古诗,我首先想到的是《锄禾》,随口而出。相信会有很多人都会想起这首诗,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了。还记得当时老师讲解这首诗的时候,那种语调和表情,告诉我们餐桌上的这些饭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原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悯农二首》其中的一首。原诗如下:

《悯农二首》丨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1

这两首五言古诗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李绅所作,均是描写大众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惜辛苦劳作换取生存的真实生活写照。题为“悯”农,表达出诗人是怀着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写下来的。

第一首描绘了春种秋收、硕果累累的景象,虽然农民种植了大片的土地,没有一块是荒芜的,但辛勤劳动的农民依然有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第二首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在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一米一面都是凝聚了农民的辛勤汗水呢?

全诗没有晦涩之处,一读便懂。同唐代很多名篇比起来,也算不上上乘之作,但是却流传极广,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一直到今天,咿呀学语的幼儿都会吟诵,甚至会作为家训,在这句诗的点拨下成长。如果朗诵古诗,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这首。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2

从古至今,这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诗句,对于它的深远意义今天还有人沉思并履行吗?

“盘中餐”,这么熟悉的内容,天天吃、顿顿吃,可是每一顿你都想到了辛苦耕田的农民吗,想到每一粒米是如何下种发芽、锄草灌溉、颗粒归仓、推碾成面、如何到达我们手中,成为我们每日填饥果腹的必备之物吗?

在古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硕果累累的粮食都去了哪里?或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能够诠释为何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的人被饿死吧。古代之社会现象,不做过多评述。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3

那么在今天,不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丰盛,我们还会不会想起“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呢?

小孩子吃饭弄得到处都是,很多家长都是直接扔掉,那么在小孩子弄撒之前,有没有告诉他要小心一些,弄撒了就不能吃了,不能浪费粮食呢?

有的孩子不爱吃的零食就是随手扔进垃圾桶,我们有没有及时的提醒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爱吃的东西可以放在桌上,或许爸爸爱吃、妈妈爱吃,怎么能扔掉呢?你可以告诉他,还有很多山区的小朋友根本就吃不上零食,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4

有的家庭不吃剩饭,不论是煎炒烹炸、米馍汤粥,只吃一顿,剩下的全部倒掉。有的老人看着心疼就会说上一句两句,但是儿子、儿媳妇不以为然,甚至会数落几句。老人憋在心中的不舍也只能感慨一声,随之任之了。

有的年轻人出去吃饭,点一桌子饭菜,吃不了多少就离开了,剩下的饭菜基本没有人打包,或许因为某人打包了而被同行的人笑话。美其名曰:面子很重要。难道“汗滴禾下土”真的与自己毫无关系吗?

遇上婚丧嫁娶的大事,有的瘪着肚子大操大办,弄多少个菜、办多少桌,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绝不能让亲戚朋友笑话,结果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剩得钵满盆满,人去席空,不得不倒掉。这是何必呢?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忘记了吗?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5

我认识一位老大姐,特别的简朴,剩饭剩菜从来舍不得倒,别人不吃她自己吃,甚至焯青菜的水她都要留下来一些,不能浪费了青菜的维生素。这招惹了很多人的笑话。她却不以为然,用她的话说:“吃饭不就是为的身体健康吗,我50多岁了,从来不生病,说明我吃的东西没毒呀。”紧接着她又会补上一句:不能浪费粮食,那是犯罪。

没有粮食,何以生存。重视土地、珍惜粮食是生活重中之重。

没有粮食,何以生存?不要让“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这首小诗成为我们嘴上的顺口溜,更不要让最熟悉的事情成为我们的罪过,一定要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切实行动的执行起来,为孩子道明实质、加以深化、代代相传,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每一个人都要靠土地上收获的五谷杂粮来养活身体,每一粒粮食都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珍贵!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6

让我从儿时的一首古诗,想起了很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你又是如何教导孩子的?你觉得剩饭剩菜可以再次食用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第一想到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真是太美了[赞]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初唐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7
在现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存状态下,你觉得粮食问题是问题吗?图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
demo什么意思 demo版本... 618快到了,各位的小金库大概也在准备开闸放水了吧。没有小金库的,也该向老婆撒娇卖萌服个软了,一切只...
脚上的穴位图 脚面经络图对应的...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的作用,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十字架车... 作为一款经典的礼宾车,林肯领袖一号十字盾形车标镶嵌在车头的正中位置,特别醒目,极有视觉冲击力,磅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