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因其与生俱来的“幽、旷、奥、秀、妙、丽”的天然六大景区,再加上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神山、圣山,是“直达御座的天堂”,因此,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尊”,在中华所有名山大川中,它的地位最崇高、名声最显赫!泰山海拔1545米,最高峰为天柱峰,最高点在天柱峰的峰巅玉皇顶,也是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时燃薪祭天的地方。
泰安市,古代时曾被分为三层空间,即“天上、人间、地府”,其中自岱宗坊向北一直到泰山极顶,被称为“天界”,奈何桥至岱庙区域被称为“人间”,奈何桥西面的嵩里山区域为“地府”。南天门之所以叫“天门关”,人们认为天上和人间一样有城郭,天上的城郭自然被称为“天城”,玉皇大帝和其他上仙都居住其内,泰山顶内的区域就是“天城”所辖地界。因此,就设立了东、西、南、北四天门,此门在南,所以称为“南天门”,也是天庭的正门。
南天门,位于泰山景点的最精髓十八盘的尽头,矗立在飞龙(岩)、西翔凤(岭)两山中间,跨盘道而建,地势险要,又名三天门,古时称为天门关。元中统年间,由泰安市安驾庄镇张家安村著名道士张志纯创建。整体制式呈阁楼式二层建筑,上层覆摩空阁楼三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覆顶,下层石砌拱形大门,门上方一匾额,书“南天门”三个大字,门两侧悬挂一副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游客登山至此,漫长的攀登之旅基本上已初步完成。站在南天门俯瞰,十八盘像是倒挂在南天门上的天梯,在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蔚为壮观!山下的盘道曲曲折折,蜿蜒盘旋,南天门犹如登山盘道尽头的巨锁,挡住了进入天庭之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心中顿时萌生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不由自主地发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更印证了”诗仙”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博大意境。“少年心事当拂云,已然揽得天上月”,快意人生当如是!
北行穿过门洞,走进其里,一面积不大的院落浮现眼前,正北面是一大殿,《泰山道里记》记载:“门内旧为三灵侯祠,…周谏宫唐宸、葛雍、周武也。宋真宗东封泰山见三神人于天门,因加封建祀。”后改置于凤凰山,圮。遂移凤凰山之关帝庙于此。”现大殿内置东岳大帝铜像,成为泰山神的道场。北行折而东向上行,过天街,经孔子庙、青帝宫、“五岳独尊”刻石、无字碑,到达玉皇顶上的玉皇庙,全程约600米左右,这儿才是真正的泰山顶!
玉皇顶,又称绝顶,因建玉皇庙得名。庙内正殿供祀把玉皇大帝,也是天界最高领导,也是中国神话体系中道教的“执行总裁”,当然要占据泰山最高处。庙内东厢房为“观日亭”,可观“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是观日出的位置最佳处之一。西厢房为“望河亭”,可观赏“黄河金带”、“晚霞夕照”,院中间石栏围挡内裸露一块巨石,旁边立有一刻碑,上书“泰山极顶1545米”,殿前矗立“古登封台”碑刻,为清康熙时重立,《古登封台碑)记载,此为古代帝王设坛祭天之地。
雄屹东方的五岳之首——泰山,海拔1532.7米。
请注意:山顶石碑有块石碑,上面刻的高度1545米,是以前测量的数据,所以也不算错误标注。2007年国家测绘局重新测量后,公布的准确高度,就是上文所说的1532.7米。
当然,这个高度属于泰山的主峰玉皇顶,而泰山实际上是个山脉,包含许多山峰,每座山峰都有不同的高度。
泰山延亘在山东省泰安市、济南市、淄博市境内,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
其主峰玉皇顶,又名天柱峰,因峰顶建有玉皇殿而得名。这里就是古代帝王封禅柴望(祭天地山川)的地方。
峰顶的玉皇殿,是用来祭祀玉皇上帝的,始建年代不可考,现为明代成化年间重修。除玉皇殿外,山上的建筑还有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
1500多米,乍看起来并不算高,但须知山是否高大,全赖周围地势的衬托。青藏高原上的山,海拔动辄5000~6000米,数字看着吓人,但因为山麓的海拔也很高,而山体并不高大,看起来毫无气势。
泰山则不同,它在齐鲁大地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山。山东的第二高山,是沂蒙山,主峰海拔只有1156米。这个沂蒙山,就是孔子名言“登东山而小鲁”里面的东山。
其它的四岳,大抵也是相似的情况,海拔虽然不高,但在周围的一片区域来说,是绝对的高点。
例如,嵩山连天峰海拔1512米,峻极峰1491米,两座山峰在嵩山山脉中拥有压倒性优势,周围的山峰,高的在千米上下,低的几百米;
又如华山,向南边去的深山中,固拥有许多海拔高过华山的山峰,但在渭河岸边看来,华山不仅高,而且山势崔嵬,气势逼人。
泰山固然高大,但真正让它位列五岳之首的,还是它的文化意义。从秦始皇开始,先后有13位帝王亲临泰山封禅,另有24位帝王派钦差来祭祀达72次。而在先秦时代,亦有帝王封禅泰山的活动,例如黄帝曾登泰山,舜帝也曾“巡狩”于此。
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帝王将相,肯来累死累活地爬泰山给玉皇大帝烧纸,是因为泰山被古人认为是可以和天帝交流的地方。有个说法是“泰山安,四海皆安”。
在文化意义上,泰山是压倒其它四岳的。古人认为东方是万物生发的地方,故泰山为“五岳之长”,历朝历代不断来泰山封禅、祭祀。泰山至今留有几十处古建筑,2000多通碑碣。
而以最为重大的封禅活动为例,古代有记载的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皇帝,共有7位(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除武则天封禅嵩山外,其余六帝均封禅泰山。
而武则天封禅嵩山而不是泰山,可能还是因为她当时年岁已高,经不起前往泰山的迢迢千里、车马劳顿,只得就近封嵩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