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秋以后,基本上就不闷热不黏了。
今年立秋正是三伏天中的中伏,三伏天中以中伏最热,今年闰中伏,会延长这种炎热的天气,所以,立秋后天气还是会很热,从节令上来说,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等过了末伏之后,北京的天气就会逐渐的转凉了。
八一建军节,已经八月了,进入八月就是离秋天越来越近了,今年立秋是在八月八号,再过七天立秋。
对于立秋等各节气,往往是一个地方一个说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说法意思都差不多。
比如今天的题:脱衣秋凉嗖嗖,穿衣秋热死牛。这句老话和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其实说得一样一样,是农民们形容立秋在什么时间,根据时间来判断立秋后天气会怎样的,是热还是凉,过去老人全凭立秋节气来定论。
脱衣秋凉嗖嗖,脱衣秋是指从半夜十二点到中午十二点,这时候立秋的话,就是老人们口中的早立秋了,也是脱衣秋,立秋以后温度没有那么炎热了,会凉快下来。而穿衣秋是中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在这十二个小时的时间段立秋属于晚立秋为穿衣秋,意思是说身上有衣服热乎,老人们认为穿衣秋以后还要多继续热上一段时间,热度之高能热死牛,属于真正的秋后母老虎。
单凭立秋来定论立秋后天气是否凉爽或者炎热有道理吗?我以为没啥道理,因为印象里这几年立秋以后,总有十天八天天气热的让人受不了,分明是秋后母老虎,那么难道最近几年都是晚立秋吗?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对吧?
今年立秋后天气还能热多久?以往是热上十五天到二十天左右,因为立秋后天气炎热时,正好是利于庄稼生长时,如果突然凉快了,人倒是舒服了,可庄稼缺了暖和的气温,会停止生长或者生长缓慢。
不过今年立秋那几天可能会天气凉爽,因为是历年以来多雨时节,如果那几天还和过去一样下雨的话,肯定能凉快三五天,但凉快之后还会热几天的,毕竟要给庄稼生长的时间啊。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立秋只是代表了秋天的到来,并不没有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立秋后还要经历一段“秋老虎“的天气。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其为“秋老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立秋只是一个节气,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秋天就已经来到了!下面就简单聊一下关于这方面的话题,仅供参考:
一、立秋并没有离开“夏天”,今年晚立秋会继续“热烘烘”
因为从公历上来看,夏季一般是6月、7月、8月份。而“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8月7号或8号,并没有真正的离开夏天!
而且,立秋一般也处于“三伏天”中的中伏期间,后面还有一个末伏哦!
自古一些地方民间老话就有说“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而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21:30:34,也就是晚上了。
所以说,按照这种说法来看,今年立秋后还会继续热烘烘一段时间,一般后面还会有一个秋老虎呢!
二、全国各地进入秋天的时间并不统一!
由于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各地进入秋天的时间并不统一。
1、黑龙江和新疆北部最先入秋,大概是“处暑”前后
一般来说,最先进入秋天的应该是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时间大概是8月中旬,也就是立秋后的下一个节气“处暑”,也就是“出暑”的意思。
2、北方一般是9月初入秋,大概是“白露”前后
3、秦淮地区一般9月中旬入秋,大概是“秋分”前后
4、南方地区一般10月初入秋,大概是“寒露”前后
5、而雷州半岛一般11月后才入秋,大概是“立冬”之后了!
6、海南三亚入秋大概是到新年元旦前后了,是最晚入秋的地区。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看法,共同探讨!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更多农村新鲜有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