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抗震强度,需要根据建设地点的地震烈度来确定,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是不同的,某个地区的地震烈度,可以查《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的附表查得,以我国平原地区为例,一般的民用与工业建筑,按6度设防。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6.0.8 规定
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即乙类)。
建筑物按其功能的重要程度,应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A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地震时可能造成严重灾害的建筑,
B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C类建筑应属于A、B、D类建筑以外的建筑,
D类建筑应属于抗震二级建筑。
A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次生灾害是指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洪水、火灾、爆炸、剧毒或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或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灾害。乙类建筑属于震害后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较大的建筑,包括城市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群密集的大型多层公共建筑等。D类建筑,其他震害不会影响A、B、C类建筑,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单层仓库,储存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
各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分别是:
(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抗震等级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所分的四级,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即一、二、三、四级,分别表示地震发生后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这个为何分类,其实就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建筑抗震措施。如你的问题,有可能建筑是按照上述指标(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是抗震等级为3级,但是可能因为你这个建筑是重点或者特殊设防类,因此其抗震措施提高一级来进行构造,即是2级了。。也就是说抗震等级的分类前提是标准设防类,如果是该类,抗震等级的级数即使抗震措施对应的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