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
admin
2023-06-05 18:07:59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1

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大口陶盆。

中新网金华5月24日电题:“考古热”下为考古人的“一问三不知”点赞

在走访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领队蒋乐平之前,作者有很多疑问。

近日,浙江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启动,该遗址发现了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2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上山人用稻米煮粥还是做饭?作为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大口陶盆的用途是煮饭吗?上山的古稻田在哪里?

面对这些问题,已在此“耕耘”22年的蒋乐平直接回答:还不知道。

他并不觉得这是“丢脸”的事。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3

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

他表示,考古以严谨与科学为第一标准,讲究有理有据、实事求是、“说一不二”,每个结论都需小心求证并合理推断而非主观臆断。

比如上山距今一万年的栽培稻,是根据碳十四检测确定的年代。最早四个样品测年数据距今11400年至8600年,后来又增加了多个万年前后的数据;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炭陶器中,分析出了小穗轴的残体,小穗轴是判断栽培稻和野生稻最为可靠的依据;水稻植物硅酸体分析也证明上山文化的稻谷经过了驯化;通过高倍显微镜下的微痕对比实验,发现上山遗址出土的镰形器、石片石器等器物上有收割禾本科植物的“镰刀光泽”,所以有理由认为,这些石器是水稻收割工具。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4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中还原的考古场景。 

蒋乐平现在正在积极寻找上山的古稻田——最早水稻的耕种遗迹。他认为,作为考古人,发现“第一”“最早”当然很有获得感,但是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同时,“第一”“最早”有时也是相对的,考古发现往往是不断颠覆“第一”“最早”的过程。

中国考古学正进入一个黄金时代,通过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努力,越来越多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同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体现在对考古背后中华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关注上。

但在“考古热”不断升温的当下,在没有考古依据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为塑造所谓“第一”“最早”“发源地”,在传播中一味拔高、夸大价值,也给考古人带来了不少压力。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5

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彩陶,上有太阳纹样。 

如不少地方为争“孙悟空故里”,纷纷组织力量“向考古要证据”。

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夏鼐,曾提出对考古的要求,其中一条便是实事求是,要求大家从田野考古的实践出发,严肃谨慎地分析、研究问题,切忌缺乏可靠根据的妄加推论。

有几十位考古人员历经半年的挖掘下,考古热考古人默默无闻图6

上山遗址出土的石器。 

考古是科学而非文学,更非玄学,否则不但无法传播历史文化,也会让人们无法正确认知现代与历史,最终受到伤害的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考古热”持续升温的今天,考古人的坚守尤为重要。

所以,要为像蒋乐平这样“一问三不知”的考古人点个赞。(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demo什么意思 demo版本... 618快到了,各位的小金库大概也在准备开闸放水了吧。没有小金库的,也该向老婆撒娇卖萌服个软了,一切只...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春风一拂千山绿 春风轻拂千山绿... 新春对联欣赏1、天意无常顺子自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2、门迎百福吉星照,户纳千祥鸿运开。3、一门天赐...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