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机的工作原理
在灌唱片时跟据音频的强弱在唱片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在播入时通过唱针感应出这些刻痕,然后再通过线圈感应出电流,最后通过放大器放大就发出声音了。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
录制:利用声音的能量,用一个针在声盘上刻痕;
放出:利用拾音探针把声盘上的沟槽还原成声音。
这和磁带,CD的原理其实差不多。
录音和放音的过程,纸杯留声机的工作过程就是录音和放音的过程,录音的过程是利用声音的能量,用一个针在声盘上刻痕;放音的过程就是利用拾音探针把声盘上的沟槽还原成声音,就形成了纸杯留声机。
2、留声机原理:
在黑色唱盘上,声音振动由一条波浪起伏的轨道或沟槽来实现,在唱盘平面上的波动,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声波的压力变化。当唱针沿着沟槽移动,针尖随沟槽波动而轻微地振动。这个振动通过机械装置传送一个膜而将其放大并散发在空气中;当唱盘转动速度与录音时一样,声音就被准确地恢复出来,如果不是,它所生产的振动频率与录音频率不同。各种各样的沙沙声来自于灰尘,引起唱针额外的运动。
3、留声机是一种用来放送唱片录音的电动设备;是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77年发明。留声机唱片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因此,留声机被称为爱迪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留声机种类有盒式留声机、台式大喇叭、立式留声机、柜式留声机、专业发烧友留声机。
手摇留声机保留了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播放原理,使用1毫米左右的粗钢针播放,机器不用电,靠唱针在唱片上划过产生振动震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铜喇叭扩音放大,无障碍的情况声音可以传至50-1000米。此款手摇留声机的唱针比较粗,1毫米左右粗的钢针,播放60年代以前的78转粗纹老唱片,那个年代的唱片纹路粗糙,材质坚硬,每面通常一首歌曲(少数有两到三首的),播放时间大约3-5分钟。
老式唱片机即留声机,它的发声原理是:把声音的振动记录在唱片上,就是在唱片上刻出坑坑洼洼的槽子,就是唱盘上的一圈圈轨道。这样就把声音信号转变成了机械信号——振动。
放音就是把机械信号还原成声音。
关键设备是拾音器,唱片转动时,拾音器的针在轨道上相对滑行,轨道上的坑坑洼洼或弯弯曲曲就使针产生振动,这时就算没有电,仔细听也会听见声音,只不过音量太小。
针获得的这些振动通过拾音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一系列解调,通过终端——也就是喇叭放大、产生声音,就是听到的唱片声音了。扩展资料:发展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版唱片机市场也应运而生,在国内有唱片机的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
这种高档的唱片机主要置设在别墅,西餐厅,会所,酒店等高消费场所。
现代唱片机经过再次改良,发展成为一种怀旧的时尚,开始逐渐回归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现代唱片机合了最新的科技,将音响技术及DVD、收音机、黑胶唱机、MP3、视频输出与古典艺术造型完美融合,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独特而又高贵的设计是彰显个性。
存储程序和自动执行程序是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50年代冯诺依曼提出了五大部件和存储程序概念,计算机由输入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出设备组成,指令和数据可一起放在存储器,程序按顺序自动执行。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差不多所有的CPU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所谓的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CPU的编程。
所谓指令是一串二进制数,它规定机器做什么操作。指令分为两部分: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码说明要做什么操作,操作数指明要处理的数据的存放地址在什么地方。处理器里有百儿八十条指令,称为指令集;机器语言可以被看作一种约定的形式,用处理器和寄存器来操控内存。 拓展资料: 冯·诺依曼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6岁时可心算8位数除法且能熟练掌握古希腊语,12岁通读法国数学家波莱尔的著作《函数论讲义》,19岁出版自己的数学论文并给出新的序数定义,22岁拿到数学博士学位,28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人生经历,笔者只能用“天生奇才”四个字来形容。无论是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还是在数学领域,冯·诺依曼都称得上佼佼者。 1903年,冯·诺依曼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从小就以过人的智力与记忆力而闻名,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漏地复述出来,而且多年以后仍是如此。若尔福·兰兹霍夫曾回忆,有一次冯·诺依曼、费米和费曼都在泰勒的办公室一起讨论和计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会暂停讨论并开始一轮计算。费米使用计算尺,费曼使用手摇式计算机,而冯·诺依曼只凭心算。冯·诺依曼几乎能在相差不大的时间内得到与其他二人相似的计算结果。 冯·诺依曼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同样值得全人类铭记。1945年,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纸的报告,即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报告明确规定用二进制替代十进制运算,并将计算机分成五大组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这一卓越的思想为电子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已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计算机中存储、速度、基本指令的选取以及线路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都深深受到冯·诺依曼思想的影响。 冯·诺依曼是个贪吃的人,他的妻子克拉拉曾说:“他可以计算任何事情,除了卡路里。”冯·诺依曼经常在吵闹的环境中工作,自己也时不时地制造出一点“噪音”,比如在普林斯顿的时候,他酷爱用留声机播放德国的进行曲,还把音量调高,以至于周围的邻居苦不堪言,不得不投诉他,这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不过,瑕不掩瑜,冯·诺依曼依然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