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埃航空难把波音公司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空难让人们不得不重视飞行安全问题,到底空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飞机控制系统的问题还是人为的原因?而在分析空难原因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黑匣子”了!根据最新的消息,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已经在16日宣布成功恢复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失事客机其中一只“黑匣子”存储的数据,记忆中大家对于“黑匣子”好像还是从几年前的马航MH370空难开始出现比较密集的讨论,那么到底什么是“黑匣子”呢?
“黑匣子”起源于对飞行记录仪的俗称,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黑匣子分为:驾驶员座舱录音器和飞行资料记录器。前者能记录驾驶人员从起飞后到着陆前的相互对话。录音磁带能防火、防水、防震。后者可记录飞行时的各种数据。飞行记录仪装在一种耐高温、高压、防水和耐腐蚀的黑色金属盒子里。现代飞机的黑匣子已涂成橙色或黄色,但习惯上仍叫黑匣子。
“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现代飞机上的黑匣子能经受1100摄氏度火焰30分钟的烧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它有4层保护装置:第一层是桔红色薄金属外壳,第二层是抗冲击、防爆的坚固保护壳,第三层是特制的隔热、缓冲密封层,第四层是铝制内芯保护盖。为了尽可能的安全,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也就是失事时最不易损坏的部位。
成功拿到黑匣子只是空难调查原因的第一步而已,况且很多空难连这一步都很难做到,一般拿到黑匣子需要先安全保存然后运输到指定机构手中,然后进行各种外观、性能检查,请专家来确认损坏情况,决定开启方案,开启本身就是个大手术,防水防火防震的外壳拆就要拆老久。拆开如果板子完好,实验室检查OK,确认接入电路能正常访问并且不会导致数据丢失,这才能读取数据,然后就是数据重建、解读工作。如果板子损坏,或者不能确认芯片功能正常,就要专家来提取数据了,然后又是请专家会诊定方案,总之一句话,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慢慢磨吧。在拿到黑匣子后,会由专门的事故调查机构根据从黑匣子里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到一个结果,这个过程同样也是很漫长的。
有人会认为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不把飞机上的数据和实时画面传送到地面上呢?这个其实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不做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成本的考虑,在技术上要做到实时上传的话,费用非常的高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法律和隐私风险,所以就很不划算了。虽然飞机失事后,可能由于各种情况,需要一点儿时间来寻找黑匣子。但是,总的来说,黑匣子还是目前最经济最靠谱的灾难记录方案。更何况,飞机失事本来就是极小概率事件,没有必要在这上面附加太多无谓的成本支出,总的来说,黑匣子存储的数据量更为完整,本地存储的方式比无线传输成本低而且更为靠谱!
黑匣子(black box)是安装在飞机、轮船、 列车、汽车上用于记录交通工具运行状况且抗损毁性能高的一类设备, 它能记录多项行车实时数据信息, 事故发生时不容易损毁,常用于事故原因和事故经过的调查及分析。 “黑匣子”起源于对飞行记录仪的俗称,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黑匣子分为:驾驶员座舱录音器和飞行资料记录器。前者能记录驾驶人员从起飞后到着陆前的相互对话。录音磁带能防火、防水、防震。后者可记录飞行时的各种数据。飞行记录仪装在一种耐高温、高压、防水和耐腐蚀的黑色金属盒子里。现代飞机的黑匣子已涂成橙色或黄色,但习惯上仍叫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抗压保护材料,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记录介质也从磁带式改进成为能承受更大冲击的静态存储记录仪,类似于计算机里的存储芯片,防止黑匣子在空难中遭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