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是清王朝统治者委任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事件。地点在虎门所以叫做虎门销烟,但此事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就是虎门销烟,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


虎门销烟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但是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

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成日以“天朝上国”自居。 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首先,虎门销烟是没有签订任何协议、条约的。但是虎门销烟却给了英国一个开战的“理由”!
我们先来说说“虎门销烟”的前因、后果。

前因:在虎门销烟前,强大的英国就处心积虑的想要叩开我国的港口大门。早在虎门销烟前英国马戛尔尼给乾隆爷贺寿时候就曾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 1.许英国派使臣驻北京,照管本国商务; 2.许英国在宁波、舟山、天津和广东等地自由通商,并在北京设立商馆; 3.占用舟山附近小海岛一处,以居留商人,存放货物; 4.在广州附近拨給一地,以居英商,许自由出入; 5.减免英商在广州、澳门间内河运货的税额; 6.准许英国在各省传教。 英国不把自己当外人,实际上是在向清朝提出割地、开埠、减免税率等种种无理要求。

可那时候的乾隆爷认为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英夷不同。天朝富有四海,万国來朝,无所不有。 满清上下也自满于“天朝物产丰盈,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团只得无功而返。
“天朝无敌”的心态是可以有的,前提是要清醒地认知自身实力!
当英国以外交手段实现其打开中国大门的企图失败后,就变换手法,大量派遣商船到中国沿海从事走私活动,进行鸦片贸易。在19世纪30年代以前,清朝对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欧美国家要用大量白银购买中国的丝、茶等货物。英国为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地位大量往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枯竭。

当产生利益矛盾的时候,“纷争”就会接踵而来!因此虎门销烟销毁与不销毁矛盾早晚都会爆发!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曾奏稿:“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
从林则徐这句话就可以看出鸦片危害之大,在当时英国人自己也曾说过鸦片之毒害远大于非洲奴隶贸易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之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当时若不禁烟,不销烟,中国人到现在岂不是都成了东亚病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