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岳飞还不过是一个小军官,他先是去投奔了河北招讨使张所,又被当时京城的最高军事行政长管的—开封尹兼东京留守宗泽看重,教授地阵图兵法。
再后来岳飞在张浚的推荐和重用下,在一连串恶仗、硬仗中迅速脱颖而出。到绍兴六年(1137),仅仅10年的时间,岳飞就从一个兵头当上了太尉和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升到了武将中的最高职位。可是岳飞大概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达到人生最高峰仅仅4年后便被朝廷下令处死,成了千古含冤而死的典型。
在制造冤案谋杀岳飞的人中,秦桧留下了干古骂名,以至于至今很多中国人都不会用“桧”这个字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可是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秦桧在谋杀岳飞的事件中只是一个得力的帮凶而已,真正杀死岳飞的则是当时的高宗皇帝赵构。
高宗赵构并不是一点也没有想过要收复失地,毕竟北宋亡得那样的耻辱,不但是高宗,在整个南宋,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收复”情结,因此对岳飞无比青睐,甚至要把当时中兴名将之一刘世光的军队交给岳飞。
可当时刚刚出任枢密使的秦桧和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极力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就是宋朝的那套祖宗家法。
而岳飞此时又在政治上犯下了错误,他居然一再进言希望皇帝尽快确立继承人,武将干涉皇室的继承问题是大忌,岳飞的行为给了赵构足够的猜忌理由。
此时张俊和秦桧的谗言恰恰对了赵构的心思,结果将此前做出的决定全部推翻。朝廷的做法当然令岳飞心寒,于是岳飞一怒之下辞职,径直回到庐山,给母亲扫墓守孝。这样的做法在政治上显然是幼稚的,这就给后来岳飞遭到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岳飞辞职之后,张俊立刻上书诬陷岳“一门心思地就想兼并别人的部队,出次拜职,真实的意图是想要要挟皇帝面已。”而岳飞的辞职加上皇帝原本内心的质忌便坐实了这个说法。南宋朝廷猪忌据飞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准西兵变,这次兵变加深了高宗原先的武人不可信的观念,岳飞也就更加在劫难逃。
此时岳飞的声望如日中天,他文武双全,又甚得军心民心,简直就是一个完人,这样的人如何不被当时的统治者所猜忌?之后高宗完全放弃了北伐,时时不忘北伐的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武将就成了赵构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
此时主力打手秦桧粉墨登场。秦桧以岳飞的心腹王贵为突破口,亲自操刀,一手主持编造出了岳飞的“莫须有”罪名,从而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起特大冤案。
岳少保治军严格,恩威并施,全军将士,斗志昂扬,面对强敌,毫无惧色,无不以一当百,如疾风暴雨,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一般,消灭敌人。
你能想象岳少保带着几百人打垮几万人的场景么?这样的情况,岳少保遇到过好几次。
这样英勇的部队,就是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恐怕也难敌挡。想来,也只有汉朝的霍去病、明朝的戚继光能媲美吧。
杨再兴在战场上杀死了岳少保的亲弟弟岳翻,后来被岳家军所擒,人人都以为杨再兴必死无疑,而岳少保却赦免了他,让他为国效力。这般胸怀,谁人能及?
杨再兴为报岳少保知遇之恩,后来,竟然战死在抗金战场上。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韩世忠,虽然在黄天荡之战扭转战局,居功至伟。但是,当岳家军攻打襄阳六郡时,不予配合。当淮西危急时,他竟然和张俊、刘光世一样,消极避战,率军退守镇江!把宋高宗赵构气了个倒仰。
如果不是岳家军千里驰援,守将仇悆必然战死庐州,淮西大片国土,将轮为敌手。岳飞成了朝廷最得力的救火队员!
见仗打胜了,张俊和刘光世纷纷出兵,抢夺战利品,真也奇葩!
第二次驰援淮西,是因为金军没有参与,只有刘豫的伪齐军。在赵构的严旨切责下,宋军纷纷出击,战役结束得太快,岳少保未能及时赶到,但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谁知,这在日后竟成了诬陷岳少保“驰援淮西不利”,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岳少保虽然高官厚禄,却是粗茶淡饭,两袖清风,他的财产都贴补军用了!
这样的现象在当时绝对罕见。
与克扣军饷的张俊、刘光世相比,韩世忠是最为清廉的,但也是豪宅肥田,美女添香。
岳少保的清廉,是多么的难得!当时,也只有刘锜将军也这样甘守清贫吧。
有人诟病岳少保不懂政治,妄议立储,惹下杀身之祸。要知道,那是在得到了金人要废刘豫而立钦宗之子的消息后,岳少保出于为国家安全考虑,才这样做的。他本出自耿耿忠心!
在岳少保心中,爱国主义情怀才是第一位!他的心里,永远是解救金兵铁蹄下的万千百姓,永远是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这与赵构秦桧之流的投降政策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这才是君臣矛盾的爆发点。
上一篇:蛙泳口诀:蛙泳是一种怎样的泳姿?
下一篇:火锅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