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雎鸠是什么,大部分的诗经辅助读物上是这样解释的: 一种水鸟,背褐腹白,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常并游。诗经中用以比喻爱情忠贞的男女。
但实际上这个描述很难让人想象出雎鸠的样子。
有稍微详细的解释说:“雎鸠,一名王雎,状类凫鸥……”,但……王雎和凫鸥究竟是什么样子,也是不知道的。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家、博物学家细井徇,在他的绘画集《诗经名物图解》中,画下雎鸠的样子,如下图:
这个形象,是学者们基本上都认同的雎鸠形象。
雎鸠的形象就这样了,但我觉得关于雎鸠的介绍,性情特点才是最重要的,雎鸠的性情,使其从“水鸟”这个概念中脱颖而出,而成为诗经中别具一格的“名物”。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常并游”这句话没讲完,原句应该是出自朱熹《诗集传》——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并游而不相狎”,这个才是雎鸠的高级之处。不相狎——保持距离,但是又能彼此感觉到对方的气息。不像多数人或动物那样不分场合地亲密无间旁若无人。一对雎鸠在一起,静静地并肩游着,你“关关”一声,我立刻也“关关”应答,无比默契,但不会过分狎昵黏在一起,这正是古人推崇的夫妻关系,诗经阅读的根本性指导书《毛诗传》称其为“挚而有别”:无比亲爱,但是又能各自独立。
那么,总结一下——雎鸠是一种水鸟,背上的毛是深褐色的,肚子上的毛是白色的;它们一辈子只跟一个异性相爱相伴,在一起的时候很温馨但是不会太张扬;有一个古老的夫妻关系——“挚而有别”,说的就是它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先说,“雎”是一类鸟的统称,“鸠”是其中之一。
《本草纲目》里其实记载过“雎鸠”。里面说,雎鸠是鹗,鱼鹰。“鹗,雎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挚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
李时珍的这个看法应该是对的,雎类。但是,在古代,“鹗”其实也不是单指一种鸟,同样也是指一类。
这种鸟,并不止一次出现在《诗经》里。《沔水》里写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就是这玩意了。
是什么呢?翠鸟。并且翠鸟在古代,也成为“鸠”。
考虑“雎鸠”的事情,还要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情况。《诗经》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那时的环境有个特点,暖。
当时西周处于陕西、河南一带,温度比现在高,大约相当于现在江南。也就是说,这种鸟应该是在亚热带环境里生长的水鸟。
分布在北方的水鸟很少,而且又要有爱情意义,别长得太难看的,其实没几种。
根据生物物种变迁,中国原产的翠鸟,又曾经分布在陕西、河南一带的,有一种叫“花斑钓鱼郎”,学名冠鱼狗,它的普通亚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广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而且喜欢成双搭对地出现。
据说叫声也类似“关关”的声音。
综上,雎鸠,指的就是冠鱼狗。看起来还不错。
上一篇: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
下一篇:玉皇大帝是谁?(玉皇大帝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