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子绝四,绝绝子的意思
admin
2023-06-06 11:04:0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大家知道《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学生们在一起谈论和回忆孔子的音容笑貌,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成了《论语》的雏形的。

所以,孔子的这个杜绝四种“我执”:不主观臆测,不绝对断定,不固执拘泥,不为我独是,应该是弟子们根据平时孔子的言行观察所得,是弟子们给孔子做的一个描述性的评价。

孔子摒弃、杜绝(厌恶)的四个东西:“意、必、固、我”,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旧非常有借鉴学习的意义。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毋意

不凭空主观妄自揣度,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拿证据说话。

也就是说,凡事不能过分地凭借主观想象。

  • 毋必

“必”就是极端。“毋必”就是不要搞绝对主义,凡事也没有非黑即白,必定如何如何,非得怎样不可。

如果陷入这样思维之中,俗话就是有点“犯轴”,过于执拗,四钻牛角尖,陷入偏见之中不能自察。

  • 毋固

不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凡事要讲究变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 毋我

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佛学中有个“我执”的概念,就是对自我假空的误执。


在这四点中,我个人觉得“毋必”是最为值得借鉴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非黑即白(某事必须这样办)”。

我们心中有太多的“必然”,思想就被束缚了,就失去了包容性。

工作中、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必须怎么样,必定是怎么样”的态度,就会成为一个苛刻的人。

事实上,更为“通达”的态度,能够让我们不粘不滞,为人宽容,自己也能更为乐观豁达。

《论语》中的子绝四,绝绝子的意思图1

《论语》中糟粕不少,但是精华也很多,比如说孔子谈教育,论如何做人的内容。所谓“四绝”,就是孔子认为不能做的四件事情。

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 ,毋我⑤。(《子罕篇第九·第四章》)

①绝:杜绝;断绝。这里说的就是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② 毋意:毋:古代通假字,“无”字。《史记·孔子世家》 中直接用了“无”字,即“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意:猜想; 臆测。毋意,没有主观猜测,臆造。

③必:有两解:一、“期望必然发生”的 意思,对事情的未来,期望它必定这样或那样;二、事之既往,必望其常此而不变。我认为应该取第一种解释。

④固:固执,即固执己见。⑤我:私己,亦即私心重, 专事利己。

孔子认为这四件事不能做;那么,孔子认为可以做的有哪些呢?

子以四教①:文,行,忠,信。②( 《述而篇第七·第二十五章》)

子以四教;就是说孔子的教学内容有四项;1. 文:这里说的是文献典籍。2.行;道德行为。3.忠;忠心耿耿;尽心 竭力。4.信;诚实不欺。

有“四绝”,也有“四教”;什么不能有?什么应该有?孔子说得清清楚楚,所以,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四个条件,不主观,不绝对,不固执,不自我。

那请问,是谁要顽固执行(毫无平等与“道”可言的)封建专制的礼制?这不是主观,绝对,固执与自我是什么?什么以礼以仁以智治国的人治主张,这是“唯道是从”的政治主张吗?

所以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及“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即将大道废止了,以这“克己复礼为仁”的人治主张治国(即“有仁义”),必导致虚伪狡诈的盛行(即“有大伪”),并是造成社会动乱不断的罪魁祸首(即“乱之首”)。

历史也已充分证明了,儒学就是封建专制者们欺压百姓奴役人民的帮凶,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罪魁祸首。

对这样一个祸国殃民及阴魂不散的垃圾学说,还不应将其丢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去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苗族的传统节日 贵州苗族节日有... 【岜沙苗族芦笙节】岜沙,苗语叫“分送”,距从江县城7.5公里,是世界上最崇拜树木并以树为神的枪手部落...
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景... 北京从元代开始,逐渐走上帝国首都的道路,先是成为大辽朝五大首都之一的南京城,随着金灭辽,金代从海陵王...
长白山自助游攻略 吉林长白山游... 昨天介绍了西坡的景点详细请看链接:一个人的旅行,据说能看到长白山天池全凭运气,您的运气如何?今日介绍...
猫咪吃了塑料袋怎么办 猫咪误食... 你知道吗?塑料袋放久了会长猫哦!要说猫咪对塑料袋的喜爱程度完完全全可以媲美纸箱家里只要一有塑料袋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