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子绝四,绝绝子的意思
admin
2023-06-06 11:04:0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大家知道《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学生们在一起谈论和回忆孔子的音容笑貌,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成了《论语》的雏形的。

所以,孔子的这个杜绝四种“我执”:不主观臆测,不绝对断定,不固执拘泥,不为我独是,应该是弟子们根据平时孔子的言行观察所得,是弟子们给孔子做的一个描述性的评价。

孔子摒弃、杜绝(厌恶)的四个东西:“意、必、固、我”,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旧非常有借鉴学习的意义。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毋意

不凭空主观妄自揣度,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拿证据说话。

也就是说,凡事不能过分地凭借主观想象。

  • 毋必

“必”就是极端。“毋必”就是不要搞绝对主义,凡事也没有非黑即白,必定如何如何,非得怎样不可。

如果陷入这样思维之中,俗话就是有点“犯轴”,过于执拗,四钻牛角尖,陷入偏见之中不能自察。

  • 毋固

不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凡事要讲究变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 毋我

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佛学中有个“我执”的概念,就是对自我假空的误执。


在这四点中,我个人觉得“毋必”是最为值得借鉴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非黑即白(某事必须这样办)”。

我们心中有太多的“必然”,思想就被束缚了,就失去了包容性。

工作中、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必须怎么样,必定是怎么样”的态度,就会成为一个苛刻的人。

事实上,更为“通达”的态度,能够让我们不粘不滞,为人宽容,自己也能更为乐观豁达。

《论语》中的子绝四,绝绝子的意思图1

《论语》中糟粕不少,但是精华也很多,比如说孔子谈教育,论如何做人的内容。所谓“四绝”,就是孔子认为不能做的四件事情。

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 ,毋我⑤。(《子罕篇第九·第四章》)

①绝:杜绝;断绝。这里说的就是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② 毋意:毋:古代通假字,“无”字。《史记·孔子世家》 中直接用了“无”字,即“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意:猜想; 臆测。毋意,没有主观猜测,臆造。

③必:有两解:一、“期望必然发生”的 意思,对事情的未来,期望它必定这样或那样;二、事之既往,必望其常此而不变。我认为应该取第一种解释。

④固:固执,即固执己见。⑤我:私己,亦即私心重, 专事利己。

孔子认为这四件事不能做;那么,孔子认为可以做的有哪些呢?

子以四教①:文,行,忠,信。②( 《述而篇第七·第二十五章》)

子以四教;就是说孔子的教学内容有四项;1. 文:这里说的是文献典籍。2.行;道德行为。3.忠;忠心耿耿;尽心 竭力。4.信;诚实不欺。

有“四绝”,也有“四教”;什么不能有?什么应该有?孔子说得清清楚楚,所以,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四个条件,不主观,不绝对,不固执,不自我。

那请问,是谁要顽固执行(毫无平等与“道”可言的)封建专制的礼制?这不是主观,绝对,固执与自我是什么?什么以礼以仁以智治国的人治主张,这是“唯道是从”的政治主张吗?

所以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及“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即将大道废止了,以这“克己复礼为仁”的人治主张治国(即“有仁义”),必导致虚伪狡诈的盛行(即“有大伪”),并是造成社会动乱不断的罪魁祸首(即“乱之首”)。

历史也已充分证明了,儒学就是封建专制者们欺压百姓奴役人民的帮凶,更是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罪魁祸首。

对这样一个祸国殃民及阴魂不散的垃圾学说,还不应将其丢进历史的垃圾桶里去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吸猫伐是什么意思 吸猫是吸哪里 作为铲屎官,相信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与猫咪相关的梗都是了然于心的,什么吸猫啦,撸猫啦,云养猫啦……等...
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世界上最漂亮... 此前在某网上,选出了全球265万颜值姣好的女性。从这些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中,人们投票选出了心目中最美...
十字架的车标是什么车 十字架车... 作为一款经典的礼宾车,林肯领袖一号十字盾形车标镶嵌在车头的正中位置,特别醒目,极有视觉冲击力,磅礴大...
重庆属于哪个省份的 重庆在中国... 重庆有多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重庆作为我国4个直辖市之一,印象里应该跟京津沪面积差不多,可事实上却...
应用未安装解决办法 平板应用未... ---IT小技术,每天Get一个小技能!一、前言描述苹果IPad2居然不能安装怎么办?与此IPad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