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要理清个概念,神兽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一直这样叫,但并不清楚神兽的真正含义。古十大神兽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这十种神兽分别是记载于青铜器皿的太阳烛照、太阴幽荧和古书中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黄龙、应龙、螣蛇、勾陈。另有说法十大神兽为"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等。在古书《山海经》、《淮南子》中曾有提及,现在在某些建筑古迹中还能见到它的形象。
而当今的网络游戏和影视中还会有神兽的艺术形象出现,很多家长可能也知道,但把自家孩子称为“神兽”,应该有“神”和“兽”两层意思。
先说“神”:中国式家庭的家教传统对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幼小可爱的孩子会不由自主的娇惯,所谓“尊老爱幼”之“爱幼”也。出于人之常情,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娇惯溺爱造就了很多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家庭中是一个“神”的存在。最极端的例子,便是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疼,姥姥外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转,那是拿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是饭来张口以来伸手,一切都以孩子为主。这种“神”的地位“神”一般的存在,虽然是出于家长的愿打愿挨,决不能否定其中的亲情浓郁,但也并不是一种什么正常和正能量的家庭教育,孩子长大后,类似的"坑爹"的事情还少吗?所以,“神兽”的“神”字,既包含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凤凰和麒麟(龙的儿子)】的美好的祝福和愿望,也蕴含着对孩子如此成“神”的一种无奈和叹息吧!此为“神兽”之“神”。
再说“兽”:所谓兽,现实世界中是和人类相对而言的,指家畜以外的兽类,即野兽。此处当然不是此意。但孩子在家中因为地位超然如“神”,所以生性懒惰,家务不做;饭菜不会烹饪,卧室就像猪窝;来客不懂接待,手机随时掌握......等等,如同未开化未进化的“小兽”一般,也让家长感觉无可奈何。当然,这和前面说的家长把孩子“造神”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有了这个“兽”字,家长对孩子又怜惜又生气的味道就跃然而出了。
而这两层意思合二为一,“神”和“兽”两个字合成为词“神兽”后,被家长用来称呼自己的孩子,其中的对爱子的爱怜和娇嗔、对现状的嗔怪和不满、对未来的期冀和追求、明似贬实似褒等等感觉那就是五味杂陈了啊!
把孩子称为神兽,这是近几年网络中才出现的,每当学期结束的时候,就看到不少人朋友圈中,灰谐搞笑的语言配上图片转发神兽已出笼,各回各家,各气各妈,请家长们注意……
神兽是昵称,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喜爱,什么是兽?兽是怎样的?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有点贬义,而加一个神字,意思有了天壤之别,通过神兽这个词把孩子们天真活泼,不愿受约束,表现的淋漓尽致,赋予了新的意义,变成了一个褒义词。家长希望孩子听话,不惹自己生气,可往往是,第一天,眉开眼笑,相看两不厌,第二天母慈子孝,相安无事,第三天鸡飞狗跳,血压飚升。其实,中国的家长有一个通病,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自己没达到的目标,总想让孩子来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承载了家长太沉重的爱,家长们,你们都实现不了的愿望,达不到的目标,凭什么孩子非得达到。现实是,家长又往往对孩子娇生惯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导致孩子不服管教,家长的做法本身就矛盾。
另外一种说法,在旧社会,生的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好多小孩长不大就没了,家长们就给小孩起个贱名,叫个猫呀狗呀的,其实不是家长对孩子不重视,起这么一个难听的名字,更是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爱,取意低贱之物,容易活下来,希望孩子以后能无灾无难,平安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