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它是在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C.П.科罗廖夫博士领导下建造的。
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最终这颗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3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公里后,于1958年1月4日陨落。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研制和发射技术的国家。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却超过了苏美英日这四个国家首次发射卫星的重量之和,达到173公斤。
世界上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共有8个,依先后顺序,分别为:
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朝鲜。
另外还有一个组织,就是欧洲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5年,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拥有2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目前其成员国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瑞典、瑞士、爱尔兰、挪威、奥地利、芬兰、葡萄牙、希腊、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卢森堡和捷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俄语含义为“伴侣”)。当时正值冷战对峙时期,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成功发射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并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史称“斯普特尼克危机”。
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批准成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推动了载人航天计划“水星计划”。而美国中学数学教育更是进行名为“新数学”的大改革,以加强美国学生的科学和数学能力。当时很多美国人看来,苏联之所以可以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苏联拥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1959年,美国国会拨付了一亿三千四百万美元给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比前一年增加了近一亿美元。
到了1968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预算已经快速上升到近五亿美元。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生成功震撼了美国,促进他们加大科学领域的投入,与前苏联进行太空竞赛,并加强自身科技实力。现在,苏联早已化入尘土, 但是美国因为“斯普尼特克危机”而建立的NASA却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研机构。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对于航空科学领域的投入,更是带动了美国整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微电子、集成电路、通讯行业的急速崛起和商业应用。可以肯定的说,1957年的“斯普特尼克”时刻奠定了美国今天科技和商业的领先地位。
亚洲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日本。
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在东京国分寺成功进行了“铅笔”火箭的水平发射实验,自此日本航天事业正式启航。 (译注:该火箭长度只有23厘米,重量只有190克,取名“铅笔”十分形象)此后,日本又以秋田县道川海岸为发射场,成功发射了“Baby”、“Kappa”等型号的火箭。随后,日本将发射场移至鹿儿岛县内之浦,在一系列测试后于1970年将日本首颗人造卫星“大隅”成功送入轨道。由此,日本成为继美、苏、法后第四个拥有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其空间探索技术也开始急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