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是一个吴语词汇,有取笑、嗔怪的涵义。意思是痴头怪脑或者傻的可爱,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上海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
有几种来源的说法
一个是,“十三点”来源于赌具牌九中的“幺五”、“幺六”两张牌。这两张牌都是“短对”,碰在一起不配对,暗指人的言行“不对”。六和七加起来是十三,还可成为一句歇后语,如“他这个人有点幺五么六”,故意把“十三点”这个不入耳的话“歇”去。
还有一个是,“十三点”是,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不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kantonesische Küche
另外一个是,上海滩上对“十三点”另有一种“戏说”性的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一折戏中,祝向梁反复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几次三番向梁表露求爱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无动于衷。这是剧作者的艺术手法,故意为后来的悲剧所作的铺垫和伏笔。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与“两三八”谐音,这三个数相加是十三,讥讽梁山伯是“十三点”、“侬真是梁山伯,伊主动对侬有意思,侬还格能戆搭搭!” 梁山伯身边的书童四九名字加起来也恰好是十三。
傻子称为十三点。
俗语有“鳖拾”、"憋三"的说法。这是指混得最差的人。这里面出现了拾与叁。在赌博场上,鳖拾总是输。是最差的点子!
再说“三”是个奇数,赌牌是对子是好牌。
还有十三点是过午时间。正好的点是十二点。过了十二点就是下午了。一般人认为正为了的点子是十二点。这点子时针分针秒针三针重合。是很喜庆的点。十三就分离了。
在古人的印象中,十是个捌点,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红到发紫就会烂掉。
三一直不被人喜欢。在家庭中长兄如父,老二是二捌子,老三是三蹩子,老三是最具有判逆性的一个。古代皇权通常传给老大。老大一般忠厚老实,能够成大事。老三最喜欢搞事情的一个。
总之,“十三点”的含义不光指人傻,还指人坏,人不靠谱,人运气很差等。就象“三八”指女人一样。就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在一起八卦东家长,西家短,七个梨猫八只眼等等。“三八”是女人喜欢闲扯,喜欢搬弄是非一样。
所以“十三点”是倒霉点,是鳖拾点,是傻乎乎不在状态的意思。
上一篇:怎样选择内衣尺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