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神奇的植物。一片普通的茶树叶,原本生、涩、苦、寒的鲜叶。经制茶洗练后,却成大妙之物。制茶之道,不外乎天地阴阳调和及水火相济的泡制。只要自然之法和水火变化之妙则存乎于心,诸如烟熏火燎、阴干日晒和水蒸炭焙等各种手段皆可应用随心,信手拈来。茶性转换间生者变熟、寒者变温和及苦涩多化甘甜等千般变化,催生出茶的万般滋味。随着各种不同制茶技艺的推陈出新,衍生出了风姿各异的红、白、黄、绿、青、黑六大茶类。人们付出勤劳和智慧,催化了这片茶树叶活性,使其包蕴更多有益内涵,从而实现了人体健康饮用的目的。
下来我们把这两种茶从制作到成茶颜色进行举例对比:
一、绿茶以熟悉的西湖龙井茶为例
其制作的基本步骤是,采摘、晾摊和翻炒成型即可。整个制作步骤中无任何发酵过程,又称不发酵茶。其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特点。是绿茶中的典型代表,故在分类取其不发酵茶特点及色绿特征,称西湖龙井绿茶。也把所有具有不发酵茶特点及色绿特征的茶统一归于绿茶类,称绿茶。
二、红茶以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为例
正山小种鲜叶萎凋大部分依靠加温萎凋,当地松树很多,日常燃料都用松柴,故萎凋用燃料亦系松柴。晴天亦可在外面晒青架(高2。5米,宽长不限)的青席上进行日光萎凋,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张柔软,手握如棉,梗折不断,叶脉透明,青气减退而略有清香为适度。萎凋叶均需在室内地面稍往摊凉后,再进行揉捻。青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完成后,再用带有松柴余烟的炭火烘干即成。
正山小种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冲泡时,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有上浮的水泡时,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用茶匙将茶荷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初沸的水,高冲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正山小种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
所以,红茶之名是由其汤色而来。红茶类大多如此,故统称红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
儿茶素等多酚类化合物被公认为是绿茶中对健康有益的关键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包括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肥、抵御电离辐射等。
此外,绿茶还是维生素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茶类。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的抗癌功效较好。
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冲泡时间为2~3分钟。

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经过四五泡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在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产生红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茶黄素是红茶中最主要的功能性成分。大量医学研究表明,饮用红茶有助调节人体动脉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此外,茶黄素还可抗氧化、抗癌、预防慢性炎症和肥胖。
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与其他茶类相比,一般红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较好。

上一篇: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
下一篇:英国数学家图灵是不是计算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