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中河、岳都是指什么,你怎么看?
《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诗。以此为题目的,共计两首诗。
《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中所提到:“河”和“岳”都在《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其二》的诗中。
下面对《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其二》解析:
一、《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写作背景: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被罢斥归山阴故里,已有四年了,此时他已有六十八岁的年龄了。尽管诗人已是“食且不继”,疾病缠身,但依旧心存天下,心存杀敌报国的雄心。
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初秋,署威正厉,闷热的天气如水在心中煎沸。加之流离之苦,家国之痛,使诗人不能安睡;天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解心中的国乱愁绪及燥热的心头。后写下了这两首诗作。
二、《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内容解析:
(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解析:
1.字意解释:
①“三万里河”:指三万里长的黄河(“河”即指黄河)。
②“五千仞岳”:指有五仞高的华山(“岳”指华山)。
③当时,黄河和华山都被金人占领。
④“入”和“摩”二字表现出“黄河”和“华山”
不仅雄伟,而且虎虎生气。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意包含着:
①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难以平静,心头感到无比愤慨。
②东入海的黄河,带着愤怒之气倾泻而来;摩天的华山,昂然挺立,直刺苍穹。
(二)“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句解析:
1.字意解释:
①“尽”,含有无限酸辛。
②“泪尽”和“胡尘”作为叙事中的意象背景,使人感情愈加沉痛。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句意包含:
①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想回归大宋国土)。
②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遗民苦盼宋王的军队的视线。
③遗民苦盼,年复一年。
三、《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其二》全诗译文:
奔腾三万里的黄河向东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戳破青天、直冲云霄。心怀故国的遗民泪水,在金人军马扬起的灰层中流尽;他们盼望(大宋)君王(收复河山的)北伐军队一年又一年。
四、《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中“河”和“岳”分别是指:
1.河”:指黄河。
2.“岳”:指华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陆游已经六十八岁 退职住在乡下。这时宋金和义已经50年了,南宋每年给金国输送大量财物,买来暂时的安宁,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把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的人民忘得一干二净了。诗人出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南宋朝廷的投降活动的愤慨,以沉痛的心情,磅礴的气势,写下了这一感情深厚,笔力雄健的诗。
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祖国山河是这样英气挺拔,几千年来祖祖辈辈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面,怎能让他沦陷在异族之手,这样雄伟而美好的山河竟被敌人侵占,又是多么可悲愤的事情!
钱钟书先生根据陆游的诗"哀北","寒夜歌","北望","太息"第二,"秋怀"等诗中,陆游伤怀古代产生于黄河,华山地区的"名将相","名臣"。再参照唐人张孜的断句:"华山秀作英雄骨,黄河泻出纵横才"。认为此处的"河"指黄河,此处的"岳"指华山。
黄河全长一万多华里,说三万里是艺术夸张。古代以八尺为一仭,五千仞算起来为四万尺。也是对华山的夸张。诗人用夸张的语言对祖国山河进行赞美,在于唤起人们对这样的长河贯地,巨岳撑天的壮丽疆域的热爱。激励人们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为收复失地而奋斗。
下一篇:免费的办公软件哪个好用